通威基地大走访⑪丨在通威龙袍“渔光一体”基地“蟹”逅美好
“秋风起,蟹脚痒”
相信每个吃蟹爱好者都牢记在心
但在每年农历六月
也就是阳历七八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却已经开始食用六月黄
不同于成年大闸蟹的蟹黄
六月黄的蟹黄呈现流脂状
多汁、吃起来香滑甜美
与成年大闸蟹完全是不同的风味
通威南京龙袍“渔光一体”基地的
大闸蟹部分六月黄已经开始上市
与一般养殖池塘相比
这些长在光伏板下的
大闸蟹有哪些特别之处
本次通威各产业基地大走访
与我们一起走进
通威南京龙袍“渔光一体”基地一探究竟
感受光伏板下的蟹味
通威南京龙袍“渔光一体”基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长江社区尾巴洲区域,占地2200亩,光伏装机50MWp,年发电量6000万度。基地主要开展大闸蟹养殖,是集名特优水产养殖、光伏发电及研究、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园区。
通威南京龙袍“渔光一体”基地
作为省级精品渔业园区,通威南京龙袍“渔光一体”基地主打渔业,“借力光伏发展渔业”,光伏电站作为渔业产业园的配套部分,是渔业养殖长期规划和投入的依托,光伏与渔业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高效协同
2014年,通威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通过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高效协同,“水上产出清洁电力,水下产出安全水产品”,实现有限国土资源的复合利用。为探索及验证光伏区进行大闸蟹养殖的环境友好程度及更优的渔光结合模式,通威从2018年开始进行“通威‘渔光一体’池塘大闸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通过专家验收;2019年,扩大大闸蟹养殖面积,成立了“蟹光一体”池塘环境因子对比试验项目小组,进行更细化的数据跟踪;2020年,项目小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实现从蟹苗到饵料、从捕捞到售卖的全程可追溯,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口味指标。
光伏板下的大闸蟹
通过12万个大数据做支撑,充分验证了光伏板下养殖大闸蟹的成功,彰显了“蟹光一体”模式的创新性和突破性,为加快推进渔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可推广和复制的“光伏+农业”新模式。
光伏板下水质清爽优质、水草生长茂盛
我们不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但第一个吃到“蟹光一体”大闸蟹“甜头”的人,那一定是程佑河。作为龙袍区的养蟹大户,程佑河与水产养殖打了30多年的交道,熟稔养蟹的每个环节,被当地人称为养蟹的一把好手。今年,是他与通威合作的第14年。2014年,程佑河到通威大学学习时,恰逢刘汉元主席给大家讲授通威“渔光一体”课程,自此便与通威“渔光一体”模式“结缘”。从龙袍“渔光一体”基地项目开始,他就积极参与,并跟随通威水产专家进行大闸蟹试养,并总结出了“渔光种好草,好草净好水,好水养好蟹”的“蟹光一体”养殖经验。
通威“渔光一体”养殖户程佑河
介绍光伏板下养殖大闸蟹
据程佑河介绍,南京作为“火城”,高温天气频繁。养殖大闸蟹最头痛的是高温季节水草控制,而在光伏区域,有了光伏板的遮住,高温季节塘口水温比外界低3-5度,利于水草生存,水草保住了,水质才会好,好水质才能养出高品质大闸蟹。“高温季节,光伏板下大闸蟹养殖不停,可促进生长,提前成熟,规格可以提一档,相当于亩产最高可提高80斤,增加2000多元的亩效益。”程佑河的自豪感流淌在字里行间。目前,龙袍基地的大闸蟹年产量可以达到35万斤,借助便捷、快速的冷链物流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通威大闸蟹即将上市
光伏板下水面清澈,波光粼粼,养殖水质清爽优质、水草生长茂盛,大闸蟹长势突出,再等一个多月,膏肥黄满的大闸蟹就会从这片水面爬上来,成熟的大闸蟹将供不应求。借助渔光效应,通威南京龙袍“渔光一体”基地已发展成为南京新农村建设的一张新名片,前往参观交流的各地政府、企业、养殖户络绎不绝。
通威南京龙袍“渔光一体”基地
渔光赋新韵,美丽乡村入画来。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带领大家深度领略通威南京龙袍“渔光一体”基地魅力,解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通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