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人丨身边的榜样:精益六西格玛协同创新的“彭山突破”
2025-07-14
作者:冯静 罗凯铃

在浩瀚的追光之旅中

每一颗星辰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于筑梦的伟大征途上

每一位通威人都是前行路上的灯塔

他们是以勤勉铸就辉煌的匠心者

他们是用汗水浇灌希望的耕耘者

他们是以智慧点亮未来的追光者

他们是用责任撑起天空的担当者

榜样不遥远,力量在身边

让我们携手并进

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让榜样之光

照亮你我前行的道路本期《通威人 | 身边的榜样》

一起了解通威太阳能彭山公司精益项目备品备件降本案例

4a4570b8f35e9708db81c159c7d732fd.png


01

破冰开局


2024年1月

彭山公司会议室里

计划部李杰的手指

在投影仪上划过一组数据

2022-2023年开展的

43个精益项目中

备品备件类改善仅占5%

而这类成本却占工厂运营支出的18%

作为首届绿带内训班孵化的重点项目

《降低彭山备品备件成本》

在质疑声中启动


这个涉及4大区域

10大工序

横跨生产、设备、工艺等

8个部门的复杂工程

 被视为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庞杂的难题

项目组没有蛮干

他们拿起平衡计分卡

精准剖析成本肌理


探针、氙灯等六大类备件浮出水面

它们虽只占备件种类的一部分

却贡献了67%的使用成本

更令人揪心的是

它们的实际寿命

普遍只有理论值的一半不到

李杰带领团队果断确立了

 寿命提升、故障降低、流程优化

三大主攻方向


12个子项目如同12枚棋子

被精准部署在

“智汇引擎队”的作战地图上

每个项目以首字母编码

严丝合缝地嵌入

DADOCR的方法论驱动系统


财务测算给出了可观的前景

项目成功

年收益可达800万元

但当探针寿命提升133%

氙灯可靠性跃升至92.85%的

实验数据陆续出炉时

财务核算证实

项目年收益超过1600多万元

2024年

项目已实现创收895.36 万元

挑战目标完成率106%

这已不仅是一个项目

它成了驱动彭山公司效益增长的核心引擎

0c5be2fcbdd08d0efa1f3a4f656b6ff7.jpg

李杰带领团队讨论降低彭山公司备品备件成本


02

攻坚纪实 


6月是公司的安全月

在丝网工序IV测试机旁

李杰紧锁眉头

用于N型0BB电池片测试的

精密 “触手”正深陷

数量多、周期短、单价高

三重困境

产品迭代如风

留给改善的时间窗口极窄

团队一度陷入瓶颈


转机出现在

工艺部秦浩带来的

眉山公司 “金线测试”经验上

然而直接移植遭遇了

“兼容性差”的现实壁垒

李杰迅速组织跨部门专项小组

在秦燕华主导推进

TüV莱茵的王海老师协助指导下

引入了严谨的可靠性测试体系

5种验证方案被精心设计

从控制金线与探针那0.03%的细微差异

到静态、动态测试的全流程验证

终于在关键的客户端CTM测试中

试验成功了


当彭山双工厂全面导入金线方案

探针单月成本断崖式下降超过80%

年用量锐减超过98%

这场探针革命

成为撬动整个项目的第一个支点


真空系统的故障占据了

设备宕机时间的42%

设备部团队发现

8类故障模式的风险值

均超过警戒线100

其中隔膜泵问题最为顽固

李杰邀请王海老师带来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专项培训

秦燕华则运用因果矩阵

从15个可疑因子中

精准锁定了两大“病灶”

进气口堵塞和电源故障


车间现场

工程师们对着隔膜泵的

结构分解图反复推演

最终将变单管道为冗余双管道

故障率应声下降76.8%

运用TRIZ的分割原理

将电源独立管控

维护效率瞬间提升50%

最终真空系统月故障频次锐减53%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显著提升35%


在备件仓库

计划部人员发现价值2万元的石英舟

因清洗不净提前报废

李杰带领团队绘制价值流图

锁定20项核心问题

申购审批流程冗长

ABC分类标准混乱

利旧机制缺失

质量部秦燕华推动

全员生产维护活动

王海老师主导开发

威布尔分布模型

让备件寿命可追溯


跨公司调研后

金堂公司牵头

彭山公司积极响应

统一了ABC管理标准

搭建起“利旧库”

实现了596条备件编码的标准化

跨公司调配备件3700件

699c56c42fb10224783d6f79d7a56c67.jpg

李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03

协同密码


面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任务

平台质量部牵头

彭山公司计划部部长何黎

积极协调各部门资源

为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

李杰作为计划部副经理

统筹项目推进工作

带领团队深入分析问题

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

来自TüV莱茵的培训专家王海

为项目团队提供了专业的培训辅导

帮助团队成员掌握

先进的精益管理工具和方法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

团队成员各司其职

各方力量汇聚

形成了强大的项目攻坚合力


04

项目推广


2024年9月

在项目六西格玛精益结项评审会上

当李杰展示跨公司转接的2项成果

内部转接的3项技术时

评审专家频频点头

如今这套“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已在公司多个基地落地

项目同时培养出12名绿带工程师 

这场持续9个月的攻坚战

留给公司的不仅是千万级的效益

更是一套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从DADOCR到平衡计分卡

从EFMEA到TRIZ

28种工具的系统运用

让“经验驱动”转向“数据 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