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作者:通威
9月10日,作为中国光伏行业年度顶级盛会,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高峰论坛于成都通威国际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光伏新十年 赋能新创变”为主题,来自中央、省、市各级政府重要领导、行业顶级专家、领袖企业家以及企业精英汇聚一堂,展开智慧碰撞,展示前沿成果,全力助推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天,重要领导及行业大咖们围绕“平价上网”、“产业机遇”、“技术创新”等焦点问题展开了全方面、深入浅出的精彩交锋,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思想盛宴”,也为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回顾一下现场有哪些精彩观点!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陈昌智
十四五”时期对于我国能源发展同样是极其关键的时期。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能源发展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增强,我国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中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可永续的人类理想能源。过去10余年,在全体光伏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光伏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一举发展成为具有全产业链领先优势的科技产业,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面对新时代下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大家要清醒认识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坚定不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能源产业、光伏事业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工商联主席陈放
发展绿色经济是大势所趋、全球所向,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大家应紧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力量。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全联新能源商会执行会长、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
光伏是全中国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更是全世界和全人类的事。过去十多年来,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广,中国光伏产业推动全球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最低中标电价不断被刷新。今年8月,葡萄牙报出1.32美分/千瓦时的中标电价,约合人民币九分钱,成为目前全球光伏电站最低中标电价。与此同时,我国光伏发电价格也有了大幅降低,在光照条件好的青海、新疆、内蒙、宁夏等中西部省份,以及四川的甘孜、阿坝、凉山和攀西地区,发电价格已经低于煤电价格。目前,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成为了全球大多数国家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考虑,用10到20年时间,加快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实现能源增量的70%、存量的30%到50%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就能将国家能源供给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劳永逸地解决石油进口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郑声安
当前,在光伏发电在发展过程中,国土资源与生态环保对建设项目的要求日益提高,合理优化用地问题是实现我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前提;土地、融资、前期费用等非技术成本仍旧较高,已成为制约成本进一步下降,全面实现平价上网的关键因素,同时,来自体制机制的制约日益明显。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光伏发电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研究,另一方面需要持续推进新型电池在内的电池、组件及系统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结合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进程,持续完善可再生能源配套体制机制,保障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健康发展。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普拉迪普·蒙珈
当前,中国和世界各地都在采用“土地-太阳能+”的创新做法,即通过“更少的土地创造更多的价值”的商业模式,为当地社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通威“渔光一体”基于太阳能技术的商业模式证明了通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太阳能和土地产品的双重收益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可能性。此外,这种将土地双重利用以及将土地管理与水、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创新性尝试,在提供能源供应、扩展价值链和创造绿色就业的同时,为促进土地修复、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机会,从这个角度上讲,这对调动投资者、私营公司和当地社区的伙伴关系来促进协同共赢至关重要。
国务院原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七、八届理事长石定寰
“十四五”期间,光伏产业将大有可为,我们应继续坚持能源革命道路,不走回头路,更好地利用国家能源建设契机,与能源各个领域积极沟通,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国家能源战略讨论当中,对外充分展示光伏行业发展成就,达成共识;团结协作,我们应该加强协同发展,共同解决问题,进一步推进政策落地,激发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光伏发展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影响力的新方向;应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将光伏与数字化、智能化充分结合,吸纳优秀人才,加强对外沟通和交流,深入跨界融合、跨界创新,为“光伏+”开辟新战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
在能源转型情景下,未来,光伏行业将迎来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并继续保持成本优势,应用市场逐渐丰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强强联合、跨界入局等五大特点。到2050年,电力将成为核心能源载体,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载体,在发电中占比份额将达到86%,累计装机将达到8519GW。从2019-2030年,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电气化和基础设施领域的累计投资将增加至49万亿美元,其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约为11万亿。在光伏领域的年度平均投资将达到3180亿美元,在所有电力来源中居首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
多晶硅价格的大幅波动主要受市场供需影响,在下游稳步扩产刺激需求的同时,多晶硅供应出现大规模计划外停产检修,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多晶硅价格上涨。从中长期市场供需角度分析,多晶硅需求有望再次爆发,推动市场供应增长。晶硅光伏产业作为绿色能源行业任重道远,需要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光伏发电全面实现平价上网是全行业的共同目标,这需要不断改善各环节之间的供需状况,需要各环节按照市场供求进行理性扩产和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李俊峰
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呈现持续正向增长的行业。光伏产业的发展证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选择往往超乎我们的判断和想象,因此中国光伏只有脚踏实地,苦练内功,努力坚持技术创新带动降本、提质、增效,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任何客观条件的制约下始终占据行业风口。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全球太阳能理事会联席主席、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
很多企业在走“垂直一体化”,认为这种模式能把产业链上每一段的利润都拿到自己手里来。但当一条链条断掉时,不是最粗的地方,而是从最细的地方断裂的。如果谁能把所有的产业链做到全球最好,那当然不错。但如果做不到,那就应该和行业里面最领先的企业携手深入合作,利用彼此共同优势,推动企业及行业更加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
化石能源的退出是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以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的时代到来是全球共识,是中国实现“青山绿水、白云蓝天”伟大梦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当前,可再生能源已走到能源战略的前台,全球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能源革命正在进行。作为光伏人,我们理应站在生态环境的制高点,大力呼吁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
近年来,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主流。而在这场应对气候变化与加速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光伏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正在变成实现全球能源结构转变的主角,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的绿色新名片也越来越亮,这是全体光伏从业者十几年来共同创造的结果。无论是产业前端、中端,还是末端,大家都是这个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是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我们应追求这个行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认清表象下的本质,存异中的求同,多一些产业链各环节的分工合作,致力于共赢共享,维护好难得的产业生态格局,共同推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