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当时间进入4月,班德湖迎来了它的第一批“斑头雁访客”。这次,央视纪录片频道的镜头记录下了这群“高原精灵”。
4月5日-4月6日,CCTV-9新片《斑头雁归来的季节》,将以斑头雁迁徙归来、栖息繁殖过程为时间线,将呈现三江源难得一见的荒野之美。
作为斑头雁的“朋友”,多年来,通威通过公益捐赠光伏发电系统,为长江源野生动物观测站点和野外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电力保障,通过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点亮斑头雁“回家之路”,默默守护这群高原上的“精灵”。
下面,我们带您认识这群“高原精灵”,一起回顾通威和班德湖的不解之缘。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区
是万里长江的起点
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
这里高寒、缺氧、水电供应难
被称为“生命禁区”
但有一种动物
它的迁徙跨越达8000公里路程
每年四月飞越近9000米的
喜马拉雅山脉
来到这里
这就是被誉为
“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之一的
斑头雁
长江源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繁殖地
斑头雁
因头部有两道醒目的
黑色斑纹而得名
它的越冬栖息地远在
印度、尼泊尔和我国西藏南部
云贵高原等地,而每年春夏
它们就要迁徙到亚洲中部完成
孵化繁殖
央视纪录片预告画面
长江源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繁殖地
而位于唐古拉山镇
沱沱河上游的班德湖
是长江源地区斑头雁最密集之地
这里的斑头雁
接近全球种群数量的3%
回想2012年
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到来这里
组建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
发起针对斑头雁的保护行动
为斑头雁的生存带来转机
工作人员检测中
这里曾经是“文明的孤岛”
班德湖观测站
位于4576米海拔的高原地区
在这片完全没有电力供应的“无人区”
通讯基站无法运转
无法完成对斑头雁跟踪检测
驿站将成为一座“文明的孤岛”
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
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
拍摄通威捐赠的光伏发电系统
绿色电力为保护研究“给足底气”
由于观测站建设在高海拔地区
电力输送成为观测站
建设的一大难题
在“青藏绿色驿站”光伏电站的
建设基础上
2019年
通威挺进海拔4576米的班德湖观测站
捐赠了光伏发电系统
为班德湖观测站设备运转和
分布在野外的观测设备
提供了强大的电力
使得野外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信号
源源不断传送到观测站
乃至上海长江11号主题邮局
为斑头雁的行为研究和栖息地的
保护及科普提供了保障
通威捐赠的光伏电站为观测设备提供了清洁电力
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
已成为中国高科技含量最多的
野生动物观测站
并实现野生动物高清视频同步传送
为长江源野生动物保护和监测
提供千里眼
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
飞翔的斑头雁
这里现在是“繁衍生息的天堂”
得益于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和
通威的共同努力
班德湖斑头雁种群数量
已经从2012年的1170只
恢复增长至2023年已达到7072只
成为世界上斑头雁最密集的区域
飞翔的斑头雁
每年10月
是斑头雁迁徙的季节
雏雁出生后的100多天
这些“新生儿”就要去
“翻越”喜马拉雅山
它们离开班德湖后
长江源地区进入了长达半年的冬季
这个4月
斑头雁再次回到这里
而作为它们的朋友
通威也将通过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
点亮斑头雁“回家之路”
默默守护这群高原上的“精灵”
斑头雁栖息在充满绿色电力的班德湖
通威一直在行动
截止目前,通威
已累计向绿色江河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捐赠了近100千瓦的离网光伏发电系统
为青藏高原生态环保工作
持续注入了绿色动能
2018年
通威挺进青藏“无人区”,向青藏绿色驿站捐赠三套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为4100米的昆仑山驿站、4768米的三江源驿站和4710米的风火山驿站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9年
通威捐赠光伏发电系统。为班德湖观测站设备运转和野外观测设备提供了强大电力,为斑头雁行为研究和栖息地的保护及科普提供保障。
2020年
通威向绿色江河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捐赠30千瓦光伏电站,是长江正源沱沱河流域最大规模独立电站,为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提供了电力保障。
2022年
通威向川藏绿色驿站折多山驿站和理塘驿站,捐赠35.1千瓦的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促进川藏公路游客参与垃圾回收,践行低碳行动,共同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通威开创世界屋脊光伏电站捐赠先河
一步一个脚印
通威始终秉承
“为了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
积极投身各项公益事业
为万物共生提供通威方案
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积极力量
锁定CCTV-9
4月5日-4月6日
每晚20:00档
《斑头雁归来的季节》
带您了解通威的“朋友”
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