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人丨身边的榜样:攻坚克难创实效的工程师
2025-05-14
作者:冯静

在浩瀚的追光之旅中

每一颗星辰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于筑梦的伟大征途上

每一位通威人都是前行路上的灯塔


他们是以勤勉铸就辉煌的匠心者

他们是用汗水浇灌希望的耕耘者

他们是以智慧点亮未来的追光者

他们是用责任撑起天空的担当者


榜样不遥远,力量在身边

让我们携手并进

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让榜样之光

照亮你我前行的道路本期《通威人 | 身边的榜样》

一起了解通威太阳能金堂公司电池三厂工艺部资深工程师 曹松的奋斗故事


f5a2657693c8b1bfeb2fc6a442d78e65.png

在通威太阳能金堂公司

有这样一位资深工程师

他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技术人的担当

从二期开厂到技改、量产攻坚

电池三厂工艺部资深工程师曹松

始终站在产线最前沿

和团队一起解决了

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

刘汉元主席说

练好内功

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曹松带领团队在效率提升、良率优化

技术革新、质量安全中摸爬滚打

用数据说话

用成果证明

是通威人奋斗的缩影


01 从产线守护者到技术探索者


曹松踏入公司的大门之前

在江苏从事组件工艺工作

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经验

来到通威太阳能后

他进入技术序列岗位

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征程

最初作为技术员

他的工作是维护产线稳定

产线就如同精密的仪器

任何一个细微的故障

都可能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曹松每天穿梭在机器设备之间

眼睛紧盯设备的运行状态

耳朵聆听机器运转的声音

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

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问题


随着工作的深入

他凭借出色的表现

晋升为助理工程师

此时他不仅要维护产线稳定

还要优化电池片效率

曹松感叹

刚开始压力很大

担心自己做不好

但他告诉自己

一定要试试

不能退缩


在这个过程中

他遇到了不少困难

比如不同班次的员工

操作习惯有所差异

导致生产效率不稳定

曹松便组织大家进行培训

统一操作规范

加强沟通交流

他还经常与员工一起探讨

如何优化工作流程

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在曹松的带领下

团队对标学习交流的风气日益浓厚

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后来曹松晋升为工程师

开始统筹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导入

在新技术探索过程中

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测试

不断优化技术方案

有时候为了得到一组准确的数据

他们需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如今作为资深工程师

曹松负责现场人员

管理及统筹工作安排

推动项目解决

持续降本增效

他不仅要关注技术难点

还要协调各方资源

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9d8b4d77dd7dfd9c448846e9c8130df0.jpg

曹松检查设备


02

开厂与技改 在挑战中破局前行


曹松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便是参与金堂一期、二期开厂

以及二期TOPCon产线改造工作

开厂初期

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每一项都考验着

他的专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金堂二厂开厂期间

效率偏低成为了首要难题

为了找出问题所在

他连夜开车去双流换片对切

到达双流后

他迅速投入到

紧张的排查讨论工作中

与团队成员一起

对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分析


经过一番努力

终于锁定了问题点

随后配合前道工艺人员

优化工艺参数

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

他每天都密切关注着效率变化

不断调整优化方案

最终效率提升了 0.3%

这看似微小的数字

背后却凝聚着他和团队无数的心血


背场划断导致良率偏低的问题

也让曹松头疼不已

产线二道使用不同物料

多次验证无效果

烘箱温度调整多次也不见起色

但曹松并没有放弃

他决定换个思路

通过手机慢镜头拍摄

逐帧分析

终于发现是

皮带拉扯导致划断

随后他协调设备

共同调整延时参数

经过多次试验

最终将不良比例

降低至0.04%每班


1A线固定团状位置

断栅问题同样棘手

产线工程师及技术员

迟迟未能解决

每日降级500pcs+

曹松带领团队各道对切排查

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

终于锁定问题点在二道烘箱

不断调整烘箱温度后

问题得以解决


通过这个案例

为后来良率提升方面

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向

也让曹松更加坚信

只要团队齐心协力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金堂二期技改TOPCon项目中

产线一线员工

没有新技术的经验

产线异常处理没有头绪

曹松组织技术员

逐一学习异常案例

并分配工程师一对一辅导

每周进行总结

同时特意组织一线员工

对公司质量和安全须知进行专项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产线一线员工能力大幅提升

为产线的产量

良率提升做出了贡献

5cd401c5ba0f230850641e6476d69de8.jpg

曹松组织员工进行专项学习


03

攻克难题 协同创新力量


在工作中

曹松还面临着雾黑

栅线脱粉等重点问题的挑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产品质量

还制约着生产进度

必须尽快解决

金堂三厂开厂期间

首片下线后

丝网烧结雾黑不良占比较高

作为专项负责人

曹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开始通过调整物料

但并没有明显效果

随后他将目光转向烧结


经过努力

他和团队终于定型最佳烧结温度

雾黑比例降低至0.05%左右

这个结果让曹松感到无比欣慰

也为后续产线量产烧结工艺

提供了好的方向


金堂三厂改造后

引入二次烧结工艺

边角脱粉问题却迟迟未能解决

产线每日验证不同浆料

烧结持续匹配

实验物料高达50次

曹松每天都仔细观察脱粉不良实物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一天

让产线员工再次过烧结后

脱粉概率急剧下降

曹松当时就觉得有戏

肯定是烧结工艺有问题

立马调整产线烧结工艺

并通过前期积累的实验数据

最终定线最优款量产浆料匹配产线工艺

脱粉不良率成功归零

在攻克这些难题的过程中

曹松深刻体会到了协同创新的力量

9bdf18fab57cf35548b42fdf4325c5ed.jpg

曹松与团队在工作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