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作者:张子颜
6月18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媛霞,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德茂莅临通威参观交流,通威股份董事长、CEO刘舒琪热情接待。通威农发微藻项目三组组长刘海翔,通威股份财务首席分析师杨仕贤参加座谈。
会上,李德茂教授对研究所基本情况作简要介绍,并表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专业从事工业生物技术创新、推动生物制造和生物经济发展的科研机构。生物制造是以二氧化碳、生物质等可再生碳资源为原料,以工业酶和工业菌种为工具,生产医药、食品、材料、能源等相关产品的先进制造技术,具有原料可再生、生产过程清洁高效、产品范围广的特色优势,是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正成为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向。研究所成立以来以应用为导向,有许多科研创新亮点,备受国际关注。
座谈交流会现场
李德茂教授表示,如今,我国的蛋白有效供给面临巨大挑战,影响万亿产业发展。2024年,我国的大豆市场缺口达上亿吨,奶类缺口超200万吨,畜禽肉缺口超600万吨。微生物蛋白的发展为解决蛋白缺口提供了重要方案。近年来,菌丝蛋白的发展备受关注,研发走上加速带,许多新兴公司不断涌现,其市场份额预计在未来实现大幅增长。研究所致力于新兴菌种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威尼斯镰刀菌蛋白含量达到55%以上,真消化率和生物价>90%,其新食品原料申请通过后可应用于除婴幼儿以外的所有食品。经过多重尝试,研究所已实现食品开发,制造符合饮食营养安全需求的菌丝蛋白产品,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的支持。
通威农发微藻项目三组组长刘海翔、通威股份财务首席分析师杨仕贤分别就菌类生长模式以及通威发展方向发表看法。菌类采用立体高效的生产模式,脱离了依赖土地的传统培育方式,能够节约大量土地资源。如今菌类培育技术成熟,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品蛋白转换率高等特点,同时符合通威的发展方向。
刘舒琪董事长表示,微生物蛋白具有替代传统肉蛋奶成为新型健康食品来源的潜力,其生产方式更健康、可持续。然而纵观行业宏观生态,仍需结合未来消费观念、趋势等因素客观评估市场。今后,双方可以继续探讨菌丝蛋白在饲料原料、动物养殖、宠物食品等通威现有领域的合作研究,共同开发更健康、绿色的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