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FORTUNE:成功穿越周期的“长跑者”
2025-07-31

来源:《财富》FORTUNE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揭晓,全球范围内500家企业成为这份榜单上耀眼的存在。尽管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近年有所波动,但在质量、国际化程度、创新能力等维度展现出更高的成熟度与战略主动性。它们正在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成为全球商业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在这份榜单上,在上榜的中国企业里,通威的名字连续三年出现。

f03fa21868a6de9b853523c1824dad5d.jpg

通威国际中心


通威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在于它的独特性与稀缺性,更在于这家成立43年、一直以稳健著称的企业,在独特性与稀缺性之外,形成了“创新驱动”的发展内核、“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和“全球共生”的格局视野。遵循这一发展逻辑,通威不仅成为光伏和水产行业连续三年登上《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也为世界呈现了一家中国企业通过具有紧密内生联系的全产业链运营而崛起的成功范本。

通威截至目前的43年历史,始于四川眉山。眉山是苏东坡的故里,他的名篇《赤壁怀古》,或许可以用来作为通威的文学映照:

从一条小河边起步,成长为拥有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地区的近400家分公司和子公司、员工近6万人的大型跨国集团,融入浩浩荡荡的全球经济洪流,不仅在光伏新能源领域通过十余年深耕,以“技术创新+垂直整合”构建起不可替代的竞争壁垒,并以此为基础成为水产饲料、高纯晶硅以及太阳能电池三大领域的全球领先者。

502016fc486e911340cf7aff5678b73b.jpg

通威旗下永祥股份花园式工厂


比文学描述更真实、更有力的是数字,通威股份的2024年年报显示,在产业链上游环节,通威高纯晶硅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中游太阳能电池方面,依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通威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电池出货量榜首,并成为行业首家电池出货量累计超过300GW的企业;光伏组件跻身全球组件出货量前五位。

f217aa82220084bb35df52c52d1ca60b.jpg

通威太阳能智能制造生产车间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创新型企业,通威充分利用国内和全球两个市场的优势动能,获得了自身既快又好的发展。

在国内,通威通过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快速发展。2024年,凭借高效能、高可靠的组件产品及强大的全产业链协同优势,通威连续中标央国企的数个GW级重点项目,并拓展省属能源集团与优质民营企业,实现集中式客户全覆盖;通过产品共创、资源整合及客户开发,销量与市占率稳居国内分布式市场头部梯队,这为通威筑牢了海外拓展的根基。

在海外市场,通威投身全球竞争展示其实力。通威组件目前已经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出货同比增长近一倍,取得多国GW级项目突破。

海外市场的出色表现,不仅带来了新的业绩增长点,也降低了通威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了整体抗风险能力。

2023年,通威首次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成为光伏、水产行业全球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2024年继续位列榜单;2025年,通威连续第三次位列其中。这不仅是通威作为一家企业的成就,也是一家成功企业锚定的运营逻辑和发展战略的瞩目成就。

对通威来说,其经历的中国光伏产业跌宕起伏的20年,有风和日丽,也有疾风骤雨;有一日千里,也有踟蹰不前。光伏产业周期流转的结果必然是大浪淘沙,有人掉队出局,有人苦苦支撑,有人则把危机转化成时机,实现跃升。

留在这个竞争局中的,都经历过九死一生,练就了一身真本领——按照光伏产业的成长逻辑,技术路线一直是争夺的高地。谁掌握技术标准和主导权,谁就会赢得发展先机。

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之一,以科技创新作为抵御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通威已经在科技创新方面构建起自己足够坚固的风险隔离墙和竞争壁垒。

根据最近三年的统计数据,通威累计研发投入超110亿元,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第一时间应用于市场,为公司创造即时价值:

2024年6月,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全面启用,致力于开展高效晶硅电池、高效高可靠组件产品的开发,研究方向全面涵盖未来光伏重要技术,并且已经在TNC、THC、TBC、钙钛矿/晶硅叠层等路线形成了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通威行业首发的PECVD技术路线使得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6.9%;通威TNC-G12 66版型组件功率创造纪录,达到778.5W;THC组件功率连续九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功率790.8W。

2025年5月,通威TNC 2.0组件全球发布,以“高效、可靠、可持续”为核心理念,融合908技术(通威自主研发的0BB技术)、TPE技术、Poly Tech、钢网印刷四大关键技术,将组件功效推上新高度。

900c499f8422781cce0796e5458a3eb2.png

通威TNC组件功率及效率再破纪录


基于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TOPCon)技术的超高双面率太阳能组件,是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最新的技术突破,研发成果发布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这一技术实现了94.3%的电池双面率(经过德国TÜV Rheinland认证)、组件双面率达91.7%,展示了TOPCon技术的强大潜力,引领了TOPCon技术在高效双面组件领域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与行业的全球领军者,仅仅满足自身的技术创新需求还不够,还必须承担更多的行业创新责任。

通威与多家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组建成立四川省晶硅光伏产业创新中心,建立晶硅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圈和生态链,构建“政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解决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瓶颈、产业生态系统存在的短板制约、体制机制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等突出问题,加速推进研发成果转化,促进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光伏行业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是应对当前行业挑战的唯一解决方案。通威相信从长远来讲,能够有效地推动能源转型才是本质需求,“内卷”永远不是出路,创新才是在这轮行业周期性低谷中突围的“利器”,也是光伏行业未来走向繁荣的“法宝”。这是通威以自己的发展经历总结出的经验。

7b21701da24fbd05e5a3861b1e9c2106.jpg

通威高效组件助力克罗地亚绿色发展


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历史上,当然有快速成长的明星公司,但大多数上榜企业并不是通过一蹴而就的“百米冲刺”,而是数十年如一日不断穿越市场周期的“长跑者”。

通威的发展历史,恰恰体现着这种“战略定力”——在行业波动中坚守核心赛道,在短期利益面前锚定长期价值,在外部诱惑中坚定保持自身发展节奏。这种定力,源于企业对“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清醒认知。这种清醒既有对全球能源转型、行业发展的宏观认识,也有对企业战略的细微把控。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研究报告显示,要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18,200GW,年均增长615GW,这已经是近五年来该组织第三次上调预测目标,但仍趋保守。根据相关机构测算,要实现2050年碳中和,全球平均每年需要新增光伏装机1,500 GW至2,000GW。截至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约500GW,累计装机约2,000GW,离目标装机量还有很大差距。

现阶段全球能源消费中超过一半仍为非电力能源,中国及其他多数国家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60%以上。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非电力能源主要为化石燃料,这表明当前的非电力能源和化石能源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必须转型为电力能源,且需由清洁能源来供应。按照目前中国的能源禀赋与用能结构,如果要在2050年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从现在开始中国每年需要6亿千瓦到8亿千瓦甚至更高的装机量,才能够满足未来25年到3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与未来的市场规模、最终所需的装机量相比,未来应该还有10倍、20倍,甚至更大的市场空间。光伏行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如果把它比作人的成长,现在顶多处于“青少年时期”,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暂时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波动起伏,任何时候都有春夏秋冬,在这个过程中,周而复始,有高有低,都是正常,经过一定时间的大浪淘沙,市场将重新取得新的平衡。无论波峰还是波谷,都存在着种种风险,但无论何时,做强做好企业总是抵御风险的最好办法。

刘汉元的这一认知贯彻在通威的各产业条线日常运行中:用日积月累的奋斗,换来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用滴水穿石的决心和毅力,换来聚沙成塔的创新突破。

在通威,不止管理层或者技术人员在思考和追求创新求变,所有板块、所有产业的员工,都带着优化的思维,立足自身岗位在探索、在提高。这种“微创新”对工艺技巧和管理效率的探索与提升,已经形成了高度自觉和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机制。

在这些机制的引领下,通威40余年专注水产饲料行业,一路走到世界领先;近20年深耕光伏,持续技术创新、精益经营,打造出了高纯晶硅、高效电池两大全球龙头,并实现了组件业务的迅猛发展。这也让通威无论经历怎样的调整、改变和完善,作为一个整体、庞大的组织,始终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连续三年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对通威来说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行业发展的波动起伏、技术竞争的白热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都是光伏企业需要跨越的关隘。通威能做的,是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