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作者:杨建军
7月29日傍晚,
成都多地遭遇强对流天气突袭。
密集的冰团“砰砰”砸落在城市上空,
雷电交加中夹杂着直径超30mm的冰雹,
直径大小与鹌鹑蛋差不多,
——屋顶、阳台、汽车、行人,无一幸免。
这场“来自天上的问候”来得又急又猛,更像是大自然突然按下的一个“压力测试键”,也是对光伏电站的一场突击考试。此次天气过程虽持续时间有限,但强度较大,不少市民的出行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从偶发到常态
冰雹正在全球范围内升级
在近年来,冰雹灾害正逐渐成为全球多地的常见气象风险。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接连出现直径40mm以上的大型冰雹事件,部分区域甚至超过50mm。冰雹频率提升、强度增加,已对屋顶建筑与光伏系统稳定性构成实质挑战。
作为长期暴露在户外的发电设备,光伏组件首当其冲。冰雹带来的机械冲击,极易造成玻璃碎裂、电池隐裂、焊点脱落等问题,不仅影响单块发电效率,更会影响整串组件稳定性。在当前的气候背景下,冰雹正成为光伏系统设计中无法忽视的变量。而组件能否经受住冰雹等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强冲击,不仅关乎整个系统生命周期内的投资回报,更关系到光伏系统与屋顶的安全。
真实测试告诉你
抗冰雹冲击不是嘴上说说
TNC组件顺利通过权威机构模拟的45mm极端冰雹冲击测试,测试用直径45mm、重43.9克的冰球,以30.8 m/s速度撞击组件——相当于一颗高尔夫球大小的冰雹,以三秒穿越一个足球场的速度撞击组件。
测试对系统正面 11 个关键点位依次撞击,以验证玻璃强度、电池片完整性与组件整体发电性能,全程严格遵循国际标准。检测结果显示:
·玻璃无破裂
·电性能无明显衰减
·封装结构无异常变形
充分验证了通威TNC组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可靠性。
TNC 2.0 从电池到玻璃
每一层都“扛”得住
作为通威最新的高效组件,TNC 2.0在材料与结构层面实现了全面升级,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均以“可靠性”为核心标准,具备优异的抗冲击能力。
首先,在材料层面,TNC 2.0正背面均采用2.0mm热强化玻璃,具备更高的结构刚性与破裂强度,抗性更强,也为组件提供了第一道“防线”,能够有效抵御外部集中冲击。
在技术层面,应用908电池技术(通威自主研发的0BB技术),以有机硅导电胶替代传统焊接金属Pad点,并结合特殊低温焊接工艺,避免应力集中问题。此外,通过减少焊带直径,配置更多焊带的方式,将外部机械载荷如风压、积雪等导致的应力,分散到更多接触点,减少单一焊带的受力,减少因冲击导致的隐裂风险,电池隐裂风险下降30%。
面对极端天气的防御能力,构成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而在稳定之外,TNC 2.0同样可为客户创造更优收益。以G12R-66HD版型TNC 2.0组件为例,对比传统620W组件,在100MW阿姆斯特丹地面电站项目中,预计30年可多发电超过3966.3万度。这不仅是一道更稳的“防线”,更是一笔可观的“加分”。
通威将持续以高标准的可靠性设计,打造更具稳定性、耐久性与适应性的产品解决方案,助力全球用户构建长期、安全的绿色能源系统。我们无法改变天气,但能选择怎样面对它。通威组件,向光而生,以可靠应对全球极端天气,为全球用户守护每一寸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