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作者:葛应梅
卓越的外部客户服务根基在于强大的内部协同支撑,打破壁垒、建立高效顺畅的内部服务链,已成为提升运营能力的关键引擎。基于此,通威太阳能科技于9月正式启动《如何做好内部客户管理与服务》精品课开发项目,旨在通过体系化赋能,将“客户至上”“共赢共创”核心价值观理念深植全员行动,转化为可复制的服务标准与协作方法论。

项目启动会现场
项目组凝聚了来自各基地、各平台部门共13位业务骨干,他们带着一线实战经验与跨领域视角,成为此次课程开发的“先锋智囊团”。项目涵盖“深挖需求与内容共创”“课程开发与资源制作”“试点培训与效果验证”“全面推广与持续赋能”四大关键阶段,目标直指构建贴合业务、赋能一线的知识体系。近期,项目组成功开展了2期“课程内容共创工作坊”活动,为课程的精细化打磨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首次工作坊
工作坊紧密围绕精心设计的四大课程核心模块展开——“深化内部客户服务认知”“精准识别内部客户需求”“掌握内部客户开发与关系管理方法论”“建立持续改进与效果评估机制”。项目组成员立足自身岗位,围绕产供销研各流程,贡献了丰富的跨部门协作实例,这些源自业务的真实痛点与成功实践,成为课程内容最接地气、最具说服力的素材库。

项目第二次工作坊
激烈的思想碰撞并非止步于讨论。经过两期密集高效的研讨,项目组成功输出了多套紧扣业务的内部客户管理实用工具与可操作方法论。例如,针对需求识别环节,引入“KANO模型”及“CE矩阵”;在客户关系管理环节,提炼了“认识-了解-信任-伙伴”四阶段方法论。这些工具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直接源于工作坊中反复推敲的业务场景,具备极强的实战指导价值。
诚然,工作坊最大的成果在于成功凝聚了跨部门、跨基地的广泛共识。来自不同部门的业务骨干们通过坦诚交流,对“内部客户的定义”“如何有效识别与理解需求”“如何评价内部服务价值”等核心问题达成了深度理解与一致行动方向。这种共识的形成,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协同演练”,为后续课程的推广落地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同时,丰富的案例输入确保了课程内容血肉丰满,避免了理论脱离实践的空泛。
目前,凝聚了项目组集体智慧与工作坊丰硕成果的《如何做好内部客户管理与服务》课程内容,已进入精细化打磨与教学资源制作的收官阶段。按项目规划,这门旨在构建内部协作文化的精品课程将于10月底正式面世,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形成“学习-实践-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通过全员参与与持续赋能,进一步提升内部协同效率,促进各环节协同运营能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