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30
当我们从航拍中俯视泗洪领跑者基地时,会看到繁华都市中难以寻觅的渔光水色;当我们感慨工程伟大时,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正输送到千家万户。
为了保障湖区光伏阵列及时消缺,赵振以“水上餐厅”为乐;为了大大小小的项目顺利推进,周克林四处奔波以星空作“枕头”……他们一心铺在工作上、“卯”在岗位上的专注,是干好这份事业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泗洪基地守望者们的“铆钉”人生。
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天岗湖,肥鱼弹跃、竞相撒欢…… 湖面上是一排排蓝色的光伏电池板,整齐排列,蔚为壮观。这里是国家第三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基地,规模500MW,位于天岗湖乡和峰山乡的天岗湖、香套湖区域,光伏矩阵占地15390亩,配套5个220kV升压站,通威中标承建其中的 1、3标段共200MW。
有这么一群运维人,常年奔波穿行于湖区,365天守护着这里的光明。
早上7点40分,熹微的晨光照射在通威泗洪“渔光一体”升压站内,此刻,站长赵振已组织站内值班人员开完班前会,“王玉麒、马志业去湖区消缺,赵银在主控室值班”,安排妥当后,赵振与同事有条不紊地拿出装备装车。
赵振照例仔细检查巡检车辆及工具包——车辆油量表、刹车正常,工具包内万用表、兆欧表、验电笔、钳子、螺丝刀及扳手一个都没少。
今天他们将前往6公里外的通威泗洪领跑者基地3标段开展消缺(电力行业的术语,主要是指设备管理方面的“零缺陷”管理)。路行千里好,隔水一步难,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赵振他们在巡检消缺时,必须开船才能到达现场。为此,赵振设计了一艘巡检铁皮船,方便运维人员日常消缺。“对比升降船,我们的船不但节省了成本而且可靠性更高。”说着,赵振与同事已经穿戴好救生衣和安全帽。
在箱逆变器一体机前,赵振拴好铁皮船,沿着直梯迅速攀爬到作业区域,穿戴好特殊防护用具,逐一进行箱变停送电操作、逆变器停送电操作。
消缺的时间过得飞快,临近中午,赵振和同事在就近的光伏板下休息,将携带的小面包和矿泉水取出,赵振笑称“这是我们的‘水上餐厅’,360度湖景环绕”。有时,前往湖区深处检修,一去就得一天,铁皮船就成了队员们的“就餐区”。
午后,赵振和同事深入光伏区测温,对准需要被测温的组件,举起、读数、记录。每天上午运维人员从8点到11点半开展巡检消缺,夏季中午12点半到13点半测温,下午巡检消缺至18点,一天走船6-7公里。
如何保障200MW的光伏阵列全方位消缺、精准消缺?赵振告诉记者他们有“海陆空”运维套餐。在泗洪基地,运维人员要开得了巡检船、开得了巡检车、玩得转无人机。无人机热成像巡检,对一些常见的发热原因,如阴影遮挡、表面污损等产生的热斑进行识别和标记,运维人员可以进行精准消缺。
此刻,另一边的升压站主控室值班人员同样在开展运维。为了保障UPS电源24小时不间断,随时接听调度指令,升压站主控室值班人员必须做到24小时值守。“如若不执行24小时值守,就可能接不到调度电话,站内设备故障无法及时发现处理,这种情况决不允许出现,并且220KV升压站由省调直管,需参与夏季用电高峰和春节期间电网调峰。”赵振解释道。
晚上11点,值班人员查看了两台SVG运行情况;次日零点3分,值班人员在厂网交互平台上向省调提交发电量数据;零点15分,赵振和值班人员走进升压站,查看主变油温、油位、GIS设备气体压力、检查设备噪声。赵振和他的同事是给电站做“体检”的人,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
如果说赵振和他的同事是泗洪基地的组成“细胞”,那么周克林就是泗洪基地运转的“润滑油”。作为通威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泗洪项目经理部总指挥,他俨然就是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大管家”。
周克林,拥有30年施工经验的老工程人,终日天南海北地飞,不是在项目现场就是在去项目的路上。在泗洪基地建设过程时,他经常开着车穿梭于天岗湖乡的11个村委会。
日积月累,使他对天岗湖乡百余条田间小陌、万亩水面的方位熟稔于心,堪称道路“活地图”,同事说“只有别人说不出的地址,没有他不知道的水面”。
初见周克林,他刚刚结束7天的项目考察,连续跑了天津、鄂尔多斯等地,早上9点刚到泗洪,立即向天岗湖乡党委书记吴昌金汇报相关工作。在周克林眼里,与政府处好关系,是协调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点儿马虎不得。
不到13点,周克林匆匆吃完午饭驱车赶往“渔业码头”,这里正在打造渔业养殖观光示范带,我们看见以流水槽、集装箱、围网生态散养、围网精养等多种养殖模式互为补充。炎炎夏日,体感温度已近50度,为了防止鱼儿中暑,养殖人员正减少投喂量,并迅速将“中暑”的鱼转移。
周克林现场边查看施工进度边与施工方沟通下步工作,短短半小时内,他接到了4通电话,工程上大大小小协调不了的“疑难杂症”都会汇总到周克林这儿,他每天接打电话超过50次,手机通讯录的联系人多达1061个,大多都是工程开发、设计、监理、施工方、分包队伍等管理者的电话。
交待完相关事宜,周克林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二期项目4标的选址地。我们偶遇了附近的养殖户,周克林自来熟地与老乡聊了起来,他告诉老乡此地的鱼塘是国有水面,已由政府统一规划,出台了相关政策,请老乡关注。通威在当地也建立了通威大学,为养殖户提供专业化培训,采用科学养殖模式,为周边的养殖户增收。
赶往下一个地点的周克林在车上告诉记者:“这也是我的工作内容之一,与周边的老乡聊天、宣讲政策。事实上,你要是把干工程当乐趣,并不会觉得奔波辛苦,现阶段与去年一期项目的鏖战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周克林回忆道,2018年6月,一期项目建设期间与泗洪高温多雨季节重合,与暴雨并肩作战是施工常态,很多人并不看好项目顺利并网。周克林是当时现场负责人之一,需要全面把控施工进度,每日忙的是协调内外关系、管理现场施工团队,为了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安全,他将办公场所设在施工现场,夜以继日奋战40天,困了累了就在施工现场趴一会儿。对周克林和他的同事而言,泗洪夜里的每个整点他们都见过。
让周克林记忆深刻的是,去年8月下旬,受台风温比亚影响,施工道路、码头全部被淹,项目部第一时间抢修道路,重建码头,7天后即恢复施工。这期间,他和同事挑灯夜战,24小时不间断施工,争分夺秒抢修施工道路。
“当年9月30日顺利实现阶段性并网、年底全容量并网,公司上下别提多高兴了,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周克林感慨地说道。
临近17点,周克林来到泗洪县天岗湖乡政府,见到了武装部长高联兵。周克林说,领跑者基地项目由武装部长高联兵对口帮扶,具体到执行层面的工作他都会与高联兵对接。
周克林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近期重点工作。两人摊开土地使用规划图比划,讨论天岗湖乡未利用地及非农用地下一步规划,为未来平价上网做规划……
白天的周克林总是在外奔波,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办公室的灯也总是亮着。周克林有个习惯:复盘当天的重要工作、规划次日工作。“干工程必须打有准备之仗,总结复盘、提前部署是我的工作习惯。”周克林摊开图纸,将今日的讨论内容在图纸上逐一做了标注。
晚21点40分,周克林结束了例行的电话会议回到对面的休息室,周克林的妻子随手递给他一个雪花梨。周克林打开电脑,审批今日的ERP流程、云系统,妻子帮他按摩缓解一天的劳累,周克林说:“常年在外奔波,多年未与家人一起过中秋,亏欠许多,这次妻子来驻地一起过中秋,格外暖心,家人的支持是我在外奔波的‘定心丸’。”周克林话音刚落,他的妻子讲到“我们一家老小都是他的后盾,以他为荣。”简短的话语饱含了家人对他的理解、支持和包容,以及发自内心的自豪。
多年来,周克林每天如此,与成百上千的人打交道,练就了过硬的判断、分析、解决工程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也赢得了各方的尊重和信任。
记者手记:苦中作乐 拼命“奔跑”
两天两夜,我们随行采访泗洪领跑者基地的一线员工。在跟拍项目经理部总指挥时,听到了很多工程建设的趣事,说是趣事其实也是难事,但我们听他娓娓道来时,却没有一丝吃苦受累、忍受寂寞的委屈,只有坚定执行的信念和永远前置的团队精神。在酷暑中,跟随运维人员一道深入湖区消缺,看着他们苦中作乐笑称“水上餐厅”时,我们被他们的乐观感染。
泗洪基地只是通威大大小小40个“渔光一体”项目之一,我有时会想通威新能源的员工分散在全国各地,凝聚力、执行力从何而来?从周克林、赵振等人的身上我找到了答案,我看到了“泗洪速度”“通威精神”,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年龄不同、工种不同,相同的是一致的奋斗目标,他们的乐观源于对职责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