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3
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除了固定的检修时间,永祥新能源的生产装置都处于高速运行状态。
在这背后,是永祥新能源全体干部员工的精心守护,永祥新能源冷氢化工段的工段长陶勋贵便是其中之一。
从早上8点来到公司,参加每天例行生产调度会,9点查看设备监控过目上千条数据;10点现场巡查装置运行,紧急情况2分钟要从1楼爬到5楼;11点后梳理督促完成工段各项任务,晚上加班为员工培训,也曾因担心设备运行夜不能寐,陶勋贵只有一个目标与信念:守护装置二十四小时稳定运行。
早上7点,当家人还在睡梦中时,陶勋贵已经起床开始收拾,开车15分钟赶往公司。8点,陶勋贵已佩戴好红色安全帽,穿好蓝色工装,戴好巡检包迈步走进厂区。8点10分,朝霞才刚染红天空,陶勋贵一天忙碌工作已经开始。首先是每天固定举行的生产调度会,会上,各工段会总结昨日工作,并对今天工作进行规划。9点会议一结束,陶勋贵又马不停蹄赶往公司中控大厅。这里是公司的大脑,实时监控着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
“每个工段都设有各自工段的监控区,专门监控各自工段设备的运行情况。别看只是一些数字和线条,背后蕴含的是设备运行状态”,陶勋贵像医生查看病人检查报告般,留意着每一个跳动的数字,不时拿出本子和笔进行记录、与负责监控的员工交流。不仅是当前装置运行状态,还有装置12小时之前每一小时的运行状态。
从9点到9点30分,陶勋贵每天都会花上半小时,过目上千条各类数据。“数据微小的变化,可能就会给生产、设备运行带来不小的影响,是需要我们特别留意。就像医生通过异常指标来判断病人的身体情况,我们也需要通过设备运行数据来了解设备的健康情况。”
永祥新能源如同一台快速运转的机器,每一个工段、每一个环节都是机器上面的齿轮,一个齿轮出了问题,整个机器都会停止。而冷氢化工段是其中格外重要的一环,如同人体身上负责新陈代谢的肝脏。“我们的装置是负责将晶硅生产的副产物转换为晶硅生产用一种原材料,可以这么说,我们装置的处理能力决定了我们晶硅生产的能力。”提及此,陶勋贵话语中透露出一份自豪。9点30分,从中控大厅出来,陶勋贵再次检查自己的安全帽、巡检包后,准备前往装置区“走一圈”,这是他每天的习惯。他特地拿出两副安全帽、巡检包,叮嘱记者一定要佩戴好。巡检包里有逃生呼吸器,棉纱口罩、毛巾、创可贴、矿泉水。这是每一个进入生产区的人必须装备的。
冷氢化工段主装置区为两栋钢架结构楼,各有五层,由钢架楼梯连接。陶勋贵的“走一圈”就是逐层巡查,大到设备装置,小到角落的消防器材,陶勋贵都会走近观察运行状态。遇到大型装置,陶勋贵需徒手攀爬直梯上去,用仪器检查是否有“跑冒滴漏”。虽说还只是上午,但装置区温度已达到35°,一圈下来,陶勋贵已是汗流浃背。
“我在现场主要是看装置有没有跑冒滴漏现象,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另外就是关注隐患点,隐患点是否扩大?是否在可控范围?如果问题严重,就要及时汇报,‘停车’进行处理。”陶勋贵说,工段有专门的巡检人员,但是自己每天还是要“走一圈”,才能放心。“对于化工厂而言,安全是最重要的事,一点小疏忽,就可能带来大问题。所以我们时刻保持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状态。”
陶勋贵回忆,项目刚刚运行时,装置还处于调试状态,员工操作技术、应急处理能力不强,自己晚上都睡不着觉,天天住在公司,一有情况就要立即赶到现场。现在随着装置运行稳定,员工通过持续培训提升能力后,晚上接到的紧急电话也少了,也能准时下班回家了。
连接装置区楼1到5层的是楼旁呈大Z字形的钢架楼梯,与一般楼梯不同,这种楼梯上升幅度高、梯级间隔较大,爬起来比一般楼梯更费劲。
记者背着相机小跑了三层,就已气喘吁吁,有些爬不动。但对于陶勋贵和他的同事而言,他们必须在2分钟之内从1楼爬到5楼,即使是背着三十斤的应急处置装备。因为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当装置出现异常情况,5分钟内是黄金处置时间。一旦超过5分钟,一些物料的泄漏,就让人根本无法靠近处理,所以2分钟内到达,才能确保问题的可控。
除了去查看数据和现场巡检,陶勋贵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对照工段工作清单,一一落实各项工作:与员工商量装置优化、分析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的稳定.......下班后,每隔一天还会组织员工培训,不断提升整个工段员工的技能。
从日出到日落,陶勋贵每天的工作都满满当当。陶勋贵说,最辛苦还是在还是去年11月,那时距离投产只有一个月,天公又偏偏不作美,接连下雨,导致工期紧张。当时冷氢化工段的循环水装置投运关系整个项目进展,为让该装置尽快投入使用,陶勋贵和工段员工全员参与循环水管道清洗,保障装置能快速投入使用。
“1米多高,深不见底的管筒,我们所有员工腰上绑着绳子,排着队爬进去冲洗。那个时候,大家很拼,整个公司所有员工都很拼,为的就是保障我们的项目能顺利投产。”回忆当时情景,陶勋贵历历在目。
那时候,陶勋贵天天加班,吃住都在项目上,家属也有些埋怨。今年永祥新能源一次特别的活动才改变了他家属的看法。“今年4月公司举行了首届家属访企日活动,我专程让我父母、妻子带着小孩参加,之前他们一直怪我加班太多,但在参观厂区后,他们看到我们建设的工厂如此漂亮,如此壮观,也就认可、理解我的工作了。”说到此,陶勋贵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记者手记:永祥没有不可能
装置区钢架楼梯,真的很难爬,幅度高、梯级间隔大。我顶着烈日,手扶栏杆,跟着爬了三层,已经有些气喘吁吁。当陶勋贵告诉我,如果有装置出现问题,他们背着三十斤应急处置装备也必须在2分钟从1层跑到5层时,我有些惊讶:“可能吗?”但对于陶勋贵和他的同事而言,不是可不可能,而是必须做到。2分钟到不了,错过了5分钟黄金救援时间,问题就可能变成事故,影响的是整个公司生产经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当我们感叹这座全球领先的现代化工厂,绿色安静,如同花园一般,不应该忘记背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守护装置二十四小时稳定的所有永祥人,是他们用汗水、用责任、用认真撑起了我们的光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