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作者:中国网财经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助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光伏产业逐渐成长为我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工业门类之一,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然而中国光伏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面对一次次挫折,行业是如何穿越周期、实现跃升的?其中科技创新又发挥了什么作用?近日,中国网财经《中国力量》栏目之“探寻新质生产力”特辑专访了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听听他对于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1
两个“不设限”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至今历经多次“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补贴退坡……每次“危机”都伴随着行业洗牌与优胜劣汰,一些企业在严峻考验面前倒下了,也有企业苦练内功、勇立潮头。“通威对行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邢国强称,“我们审时度势,早在2020年,行业主流还是P型技术的时候,我们便锚定N型技术并着手研发。”
在他看来,技术研发是通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主导完成行业首条210 PECVD Poly电池中试线技术开发,率先在行业内推行大尺寸PECVD技术,据InfoLink统计,PECVD解决方案目前在TOPCon太阳能电池产能中占据了56%的市场份额,通威无疑是把PECVD推向产业化的领军企业。” 除了TOPCon,通威在HJT、BC、钙钛矿/硅叠层等主流技术上进行布局,涵盖几乎所有太阳能电池、组件主流未来技术。各技术研发齐头并进,各类技术路线也积累了丰硕的研发成果。
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评选的《2023 年度光伏行业创新成果推介目录》中,通威“高效硅钝化接触太阳电池(TNC)技术”以行业首创性与技术领先性成功入选,并成为行业内唯一入选的TOPCon电池技术。2024年12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2024年度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产品的公示(2024年第52号)》,通威太阳能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凭借其在光伏电池领域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成功荣获“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认定,这是通威太阳能首次获此殊荣,也是四川省自2013年开展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认定工作以来,太阳能电池产品首次入选,实现了太阳能电池在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名单中的零突破。
通威TNC高效组件功率及效率再破纪录
“在通威发展的43年历史长河中,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公司发展的主旋律,通威将科技创新摆在了公司发展的战略层面,才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量助力公司屹立于行业潮头。”邢国强表示。他透露,通威有两个“不设限”,一个是研发投入不设限,一个是人才培养不设限。“这都反映了通威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据悉,通威股份光伏技术中心已搭建了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双通道晋升路径,员工可通过技术专业深度或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获得逐级晋升的机会;可横向发展,通过轮岗或转岗,实现个人职业宽度和能力的拓展。从进行采访拍摄的会议室向窗外眺望,“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映入眼帘。就在2024年6月,HJT+THL电池首片下线,标志着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正式建成投用。“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无论是技术领域的覆盖面之广、车间面积之大,还是设备设施之齐全、中试产能之大、未来可升级能力之强,在行业来说,是独树一帜的。”邢国强称。
他在采访间隙向记者展示了这片意义非凡的电池,“这次下线的首片电池技术来源于通威历时两年半自主研发的吉瓦级铜互连中试技术,攻克了15μm细线宽铜栅线量产技术、柔性接触连续电镀、铜栅线异质结电池互联等关键核心技术。”光伏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环境开放、主体多元、民营企业活跃、竞争充分、创新力蓬勃。“(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正是民营经济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激活中国经济活力的缩影。”邢国强表示。
未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通威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方向。“我们将不断提升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从硅料、切片、电池、组件到终端的各环节技术创新。我们也将推进智能制造,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更可持续发展的工厂。此外,我们将继续优化和整合光伏产业链,实现高效协同,并加大行业交流与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光伏行业的发展。”邢国强表示。
2
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碳”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此,我国绿色低碳转型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能源革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到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0%。
“‘双碳’战略的实施将加速能源结构的转型,推动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显著提升。光伏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机遇。”邢国强认为,未来瞄准“双碳”目标,在成本上,光伏在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中已取得足够的领先优势,会成为一半以上到三分之二的未来一次能源的来源,并成为真正主流的可再生能源。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光伏行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光伏发电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光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他表示。而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主管部门将有望出台更多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进行研发创新,需要多方支持。”邢国强谈到,首先是持续的政策支持,一贯的支持政策可以鼓励行业长期稳定发展,也可以促进稳定的市场投资;其次是良好的行业环境,这就需要行业企业一同努力,通过正向的市场竞争与合作,推动技术共同进步,也可以形成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对于通威而言,“虽然我们的产品本身就是清洁能源,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他提出,通威会持续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进一步提高绿色化,降低生产过程碳足迹,加强产业链的低碳管理等。
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组件生产线
3
未来的光伏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未来能源”的部署中涉及光伏。“光伏是未来20-30年全人类最大的新兴行业。”邢国强称,光伏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能源使用方式。
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的光伏与储能系统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存储和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光伏也可以和微电网系统融合,实现岛屿和偏远地区的稳定供电,为这些地区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实现能源独立,降低建设电网系统的成本;光伏与交通工具结合,随着光伏材料的柔性和轻便性提高,未来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甚至飞机,都可能集成太阳能电池板,实现部分能源自给,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光伏还可以应用于农业种植、智能家居、穿戴设备、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为了实现这些多元化的应用,他认为,未来光伏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n型电池技术,尤其是TOPCon和HJT技术,将凭借其高转换效率、低衰减率以及良好的工艺兼容性等优势,成为市场的主流;BC类电池技术也将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BC类电池以其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在光伏市场中将占据一席之地;同时,随着钙钛矿等新型光伏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新型材料电池及叠层电池也将为光伏行业带来新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机遇……
“总的来说,未来光伏行业电池技术的主流技术路线将是多元化、高效化、低成本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技术路线将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光伏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邢国强表示,“在这个过程中,通威将不遗余力地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帮助行业生态向好发展。”
在采访的最后,他借用了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一句话:未来的中国智造将强势崛起,以领先世界的规模、领先世界的水平,牢牢执住全球清洁能源行业的“牛耳”,带领全球清洁能源技术革新进步,推动全人类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初衷一脉相承,通威作为行业龙头,必将成为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邢国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