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丨如何以创新破解内卷难题?屡创世界纪录的通威TNC给出答案
2025-04-25
作者:华夏能源网

光伏技术创新没有终点。


华夏能源网获悉,日前,光伏龙头通威股份再次刷新了TOPCon两种主流版型的组件效率和功率纪录。


其中,TNC-G12R组件正面功率达到682.8W,较市场同版型主流量产功率提高约60W,转换效率达25.28%;TNC-G12组件功率达到778.5W,较市场同版型主流量产功率提高约60W,转换效率达25.06%。

0c6d3f3cb838c8ed03263440696814df.png

通威TNC组件功率及效率再破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这距离通威上次突破这两项纪录仅仅过去了三个月。去年12月25日,通威股份光伏技术中心宣布,在2384*1303mm标准尺寸下,通威G12-66版型TNC组件正面功率达到763.4W,转换效率突破至24.58%;在2382*1134mm标准尺寸下,通威G12R-66版型TNC组件正面功率达到663.5W,转换效率突破至24.56%,刷新TOPCon两款主流版型的功率和效率纪录。


短时间内让组件功率和效率再上一个台阶,通威展现出的强大技术创新能力让业界惊叹,更为光伏企业如何走出同质化内卷“泥潭”树立了标杆。


当前,光伏寒冬已持续近两年,行业企业在苦苦煎熬中等待春天。同时,技术创新进入无人区,硅料、硅片技术难有“颠覆”性突破,电池技术在进入N型时代后,下一步的走向也不明朗,叠层电池时代什么时候来临充满未知。


面对行业困局,通威回归本源、苦练内功,以屡创世界纪录的TNC产品提供了解题答案:从低纬的价格竞争升级到高纬的价值创造,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在眼前。


1

通威站C位,TOPCon2.0夯实主流地位


通威屡破纪录,是过去数年TOPCon技术快速发展的缩影。在这条主流技术路线上,通威后来居上,稳稳站上了C位。


在光伏P型技术向N型技术迭代的过程中,涌现出TOPCon、BC、HJT三种技术路线。三者各有所长,而业内针对谁将成为行业主流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但结果是,TOPCon率先崛起。从2023年开始,TOPCon的产能和市场占有率都急速上升。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光伏龙头都积极扩产TOPCon。即使宣称押注BC的隆基绿能,也同时保有35GW的TOPCon产能。根据业内统计,到2024年底,TOPCon产能已突破900GW。


根据infolink公布的数据,在2024电池出货TOP5中,TOPCon电池片累计出货达109.3 GW,占总出货量的67%。


另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最新统计,2024年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占比已跃升至71.1%,首次超越传统的P型技术。


毋庸置疑,TOPCon技术路线已成市场绝对主流。


不过,TOPCon龙头们并没有就此松懈,仍加足马力技术创新。从2024年底开始,各家TOPCon龙头相继将自己的TOPCon技术从1.0升级到2.0,进一步夯实了TOPCon的主流地位。


2024年10月,晶科能源推出新一代TOPCon Tiger Neo 3.0光伏组件,功率670W,转换效率24.8%。12月,天合光能推出了基于新一代i-TOPCon Ultra技术的全场景至尊N型大中小版组件产品,其中的中版型产品功率升级到670W,效率也达到24.8%。今年1月,晶澳科技发布了DeepBlue5.0组件,同样,功率也达到670W,转换效率提升至24.8%。


三大TOPCon组件龙头都将其产品功率和效率提升了一个档次,在组件环节强势发力的通威也不甘落后。今年年初,通威宣布在TNC 1.0的基础上全面升级,推出TNC 2.0技术。通威TNC 2.0通过908技术(通威自主研发的0BB技术)、TPE边缘钝化技术、钢网印刷技术、Poly Tech四大技术升级,实现性能突破,显著提升组件功率和转换效率。在提升双面率、优化温度系数、提升功率竞争力等方面不断突破,进一步提高组件的全生命周期发电效能与投资回报率,为全球市场带来更高价值的光伏解决方案。


3月20日,TNC-G12R组件正面功率达到682.8W,转换效率达25.28%,当之无愧的走到行业排头兵位置,再度将TOPCon技术升级带向新的高度。业内普遍认为,随着通威完成TOPCon2.0的升级,光伏技术竞争进入新的阶段。2024年,已经率先升级到2.0版本的BC技术路线对TOPCon形成强大攻势。如今,TOPCon也升级到2.0版本,BC、HJT等技术要想挑战TOPCon的主流地位,短期内恐没有任何可能。


2

回归技术本源,以创新重构用户价值


TOPCon成为市场主流,并能夯实主流地位,深层的原因是通威等TOPCon龙头没有陷在价格竞争的“牢笼”中,而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


此前光伏行业一直在用各种实证数据争论技术路线优劣,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提出的一个观点颇为中肯,他认为:评价一款组件的价值,一定要和组件的实际发电量相结合,行业的关注点应该向“全周期价值”的赛道切换。


这也就是说,一种技术路线、一款组件,它是否能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各种花里胡哨的数据、指标都没用,关键要看它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能给用户带来多大价值。价值越大,用户买单的意愿越强。


通威TNC的创新,即是在这一思路方向的成功案例。


早在2020年,通威就开始布局TOPCon技术,但并没有大张旗鼓舆论造势,也没有在技术细分路线的选型上盲目跟随,或者简单地复制别人的技术和产品。而是坚持自主创新,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研发更能创造价值的电池技术。


2021年,通威建成了行业首条210 PECVD Poly电池中试线,并率先在行业内推行大尺寸PECVD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该技术凭借更高双面率、更优弱光响应及成熟产业链配套,迅速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综合客户价值、产品价值与量产可能性的更优解。


通威TNC技术还成功入选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评选的《2023 年度光伏行业创新成果推介目录》,成为行业内唯一入选的TOPCon电池技术。


另外,通过TNC技术,通威成功地将TOPCon细分技术路线中的PECVD推向产业化,为行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据InfoLink最新的统计,PECVD解决方案在TOPCon太阳能电池产能中占据了56%的市场份额。


TNC1.0版本获得成功后,通威没有停下技术创新的脚步,继续对TNC进行创新升级。在2025年年初,通威开拓了TNC 2.0产品。


技术创新升级后,直接带来功率和客户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在组件尺寸不变的情况下,TNC 2.0的功率可以提升20W+,运输成本可降低约3.2%,支架成本可降低0.4—1.1分/W,系统总成本降低1.0—2.9分/W。


这每一分的降本,对客户来说都意味着更低的投入、更高的回报。通威坚信的是,只有客户好了行业才会好,只有行业好了通威才会好。在行业寒冬中,只有那些实实在在以高价值为客户增值、赋能的企业,才会广受认可、屹立不倒。



3

以长期主义精神,走好技术创新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TOPCon2.0目前已深受市场青睐。以TNC 2.0为例,虽然推出不久,但已获得多个订单。


3月26日,法国里昂BE POSITIVE展会期间,通威与BayWa r.e. Solar Systems SAS携手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合作将围绕TNC 2.0组件展开,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法国分销市场的合作。


4月14日,通威与PVO International BV正式签署130MW高效光伏组件供货协议,深化TNC 2.0系列组件在西北欧市场的战略布局。


随着市场对高品质光伏产品需求的提升,预计2025年TNC 2.0的订单将源源不断。在诸多同类产品中,TNC 2.0打开了新的增质提效空间,更为未来3-5年TOPCon的主流地位夯实了牢固基础。


据了解,目前通威等龙头的TOPCon技术升级仍在加速。TOPCon2.0之后,TOPCon3.0、4.0等将相继而至。参照通威等TOPCon龙头们的技术创新节奏,3.0时代的来临不会太遥远。

76a80bc1094346c7bd18f3b1f44957f5.jpg

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组件研发车间


另外,随着电力市场政策的变化,新能源电力从今年6月1日起全面参与市场化交易,电站投资方更青睐“低投入、高回报”产品。在新形势下,以通威TNC产品为代表的全新一代TOPCon组件将更具优势,而那些同质化严重、走低价竞争路线的组件将会逐步被市场淘汰。


“本轮行业周期是由技术更新换代推动的,当光伏企业都把自己卷出‘内伤’,技术创新的价值就更加显得重要。我们清楚的知道,创新之路永无止境,能穿越周期、迎来明媚春天的,也一定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邢国强说道。


在能源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双重变局中,通威始终以“长期主义精神”来坚持做创新,逐年提高研发投入,以超强的决心与毅力攻克了高纯晶硅提纯技术壁垒,数十次打破了高效电池和组件的世界纪录。


目前,通威已搭建了行业领先的、完备的科研平台,勇立潮头,精进不止,扮演着光伏技术领航者的关键角色。截至2025年3月31日,通威光伏板块的专利累计授权数量达到2761件,位居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