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作者:冯静
在浩瀚的追光之旅中
每一颗星辰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于筑梦的伟大征途上
每一位通威人都是前行路上的灯塔
他们是以勤勉铸就辉煌的匠心者
他们是用汗水浇灌希望的耕耘者
他们是以智慧点亮未来的追光者
他们是用责任撑起天空的担当者
榜样不遥远,力量在身边
让我们携手并进
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让榜样之光
照亮你我前行的道路
本期
《通威人 | 身边的榜样》
一起了解
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
电池二厂设备部资深工程师
张先杰的奋斗故事
01 湿氧改造 热浪里抢出的28分钟
眉山电池二厂的扩散车间里
张先杰蹲在一台利旧机台前
手指抚过管壁上的细微裂纹
“2024年11月车间复机
11台机台每天都得换两根石英管”
2023年深秋
张先杰刚接手扩散工序时
硼扩干氧工艺正让车间头疼
工艺时间长
1020℃的高温把石英器件熬得短命
光备件成本每月就得多花几十万
他翻出当时的生产日志
石英管干氧工艺寿命仅3个月
改湿氧工艺的想法一提出
车间里就有反对声
“干氧改湿氧,设备得大动
产能跟不上谁负责?”
张先杰没急着反驳
只是把大家拉到机台旁解释
“这根刚换的石英管复机10天就裂了
再不改
光是换管子就得耽误多少产能?”
真正的难题在改造后接踵而至
湿氧装置一启动
泵管就堵得厉害
工艺漏率飙升
扩散返工率涨到1.2%
“那段时间,每天早上一进车间
心里像压着块铁”
张先杰带着团队在车间搭起临时办公桌
白天盯着机台记录数据
晚上围着白板画鱼骨图
(人、机、料、法、环、测)分析问题
“泵管堵塞,可能是膜片磨损?
还是管径太小?”
他边画边问
笔尖在板上戳出一个个小点
试验了七次
他们终于找到症结
湿氧环境下粉尘附着加速
普通波纹管内壁粗糙
成了藏污纳垢的“死角”
张先杰拍板换光滑弯管
可新管子换上没两天
又发现气管弯曲度太大
粉尘还是堆积
“把弯曲度从90度调成45度
再加粗内管直径!”
他蹲在地上
用卷尺量着管道路径
最关键的是程序调整
“得让机器自己‘报警’,一堵就停。”
张先杰带着程序员连续加班到深夜
修改阈值报警程序
实现MES报警信息推送
一台机正常运行1周无隔离
操作工跑过来拍他肩膀
“张工,这台机台今天没返工一片!”
2024年春节
当大家忙着返乡时
张先杰带着团队坚守
春节假期
最后一台机台改造完成
工艺时间定格在200分钟
通过和工艺不断尝试验证
截止目前
工艺时间缩短28分钟
石英管寿命平均增加30天
通过持续优化工艺
截止目前石英管
生产开始未坏(1年以上)的占30%
如今11台机台冷停16根管
节电0.7万度/日
石英管寿命延长到40天
张先杰与同事进行硼扩隔膜泵拆解及大膜片检查
02 BSG滚轮改造 酸雾里省出的效益
刚接手时
酸耗高得吓人
比其他车间高了3倍
PERC改TOPCon工艺后
BSG机台成了“老古董”
利旧机台跟不上新工艺
酸液利用率低
光HF酸每月就得多花30多万
改滚轮的决定好做
实施起来却处处碰壁
新滚轮装上后
硅片上竟出现了一道道滚轮印
“跑假片!”
张先杰咬咬牙
可跑了5万片假片
印记还是消不掉
“再跑下去,真片产能就得耽误了!”
操作工急得直跺脚
张先杰连续三天盯着机台
他发现挡液板高度不够
酸液液位太低
硅片接触不充分
“加工3毫米板条,把挡液板垫高!”
他立刻联系机修组
可新板条装上
又发现工艺槽和副槽的缝隙漏液
最磨人的是验证环节
原来跑10万片才验证一次
现在每跑5000片就验证一次
滚轮上的牙尖磨得差不多了
印记自然就没了
张先杰拿着手电筒
检查硅片和外观PL测试
有次深夜
他盯着验证数据突然站起来
“把1槽滚轮牙型调成0.6,和2槽统一!”
2024年3月1日凌晨
当第5万片假片通过机台
检测报告显示“无滚轮印”时
车间里爆发出掌声
改造后的数据让人振奋
酸耗大幅下降
单线改造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到2.6天
现在每月能省近30万酸液钱
这可是实打实的底气
03 RCA风机改造 人效背后的坚守
2024年夏天
RCA车间的电费单让张先杰红了眼
单台风机每小时耗电高
20台风机一天就是30多万度
“把‘2拖1’改成‘1拖2’!”
张先杰指着电路图解释
“原来两台电机 拖一台风机
现在一台电机带两台
效率能提上来”
张先杰带着电工组做模拟试验
他们在仓库搭起简易电路
用旧电机反复测试
改完第一台风机那天
张先杰守在电表旁
从0点到8点
电表比原来少了486度
20台风机全部改造完
每天节电1万度
“现在走进RCA车间
听着风机的声音都觉得顺耳
因为每转一圈都在省钱 ”
张先杰说
眉山二期建厂时
张先杰遇到过最棘手的坎
200多台一体式AGV刚投用
就接连停机
“其他车间都是分体式AGV
我们这一体式是头一回用
说明书翻烂了都找不到解决方案”
他和团队跪在地上排查AGV轨道
“拆!”
张先杰决定重构程序
他们连续48小时没合眼
把AGV运行路径
拆解成200多个节点
逐个优化
最终
AGV不仅满足260万片产能
还省下11台车的成本
"光伏寒冬里,人效就是生存力。" 张先杰的故事,只有一个个被攻克的泵管、滚轮、电路——这些细微处的坚守,恰恰是光伏行业穿越周期的底气。在成本与效率的平衡木上,在创新与风险的博弈中,通威人用“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的精神,诠释着:光伏人的冬天,从来不是等待春天,而是在寒冬里种出春天。这或许就是平凡岗位上最动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