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说丨通威TNC 2.0组件以技术创新驱动效能进化
2025-08-28
作者:钟继辉

伴随世界能源格局重塑进程加快

光伏产业

正崛起为清洁能源领域的中坚力量

中国光伏企业

依托技术与成本管控的显著优势

持续释放出具有竞争力的先进产能


通威推出了新一代TOPCon组件

TNC 2.0

融合908技术

(通威自主研发的0BB技术)

TPE技术、Poly Tech

钢网印刷四大技术

全面提升产品在多场景下的发电表现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

TNC 2.0四大核心技术之一

908技术

隐藏着怎么样的黑科技?

为什么能让组件发电能力再提升?


通威908技术

以效能进化的“乘法”作答


传统光伏电池表面布满了细密的栅线,它们就像“毛细血管”一样负责收集阳光照射产生的电流,而这些细栅收集的电能需要先汇聚到更粗的主栅线上,再由主栅输送到外接电路。而主栅在完成电流传输的本职工作外,还要承受匹配焊接效果的额外职责。这种功能的复合,导致主栅设计必须兼顾导电性能和机械适配性。即使工程师在主栅宽度、间距等参数上反复权衡,也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制约效率提升的“光照阴影区”。

72501256c4b0332613c1ef2ccf688ac6.png

传统时代,主栅又粗又少,像几条大马路,遮光严重,效率卡在瓶颈;多主栅时代,随着焊接技术迭代,推动主栅数量增至9根以上,栅线变细,遮光少了许多;超多主栅时代,焊接技术再次突破,主栅增到16根以上,实现更少的光线遮挡和更短的电流传输距离。

b27207d0218f84182362225e0bb9f708.png

如今,通威的908技术登场,凭借焊接工艺的再次突破,层层削减主栅宽度,逐步退去其匹配焊接的功能,还原其原始的“连接线”作用。通过缩短栅线宽度、优化PAD点等,TNC 2.0电池电性能更优,同时由24道连接线组成的“高速路网”,使电流传输距离进一步缩短、电阻降低、损耗更少,组件的系统发电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9aece6b219083c52a84854bd4713f108.png

相比常规组件,应用908技术的TNC 2.0组件发电量可提升0.5%以上。一座100兆瓦的光伏电站,平均一年能多发电134万度,相当于100户城镇家庭超5年的用电量。

(注:应用908互联技术的TNC 2.0组件G12R 66(650W)版型,对比传统组件(620W)构建测算模型,以100MW西班牙马德里项目为例,容配比1.2,采用320kW组串式逆变器)

a0ff1b5c4e8927db32d5f5ee284befb6.jpg


通威908技术

柔性连接 复合耐性更优

传统光伏组件的痛点可能就藏在小小的焊点里,过去的焊接工艺依赖银质焊点连接电路,这些银点不仅成本高昂,还会遮挡入射光线,降低组件的采光效率,更棘手的是银焊点的刚性连接导致应力集中,在高低温环境及载荷压力的复合环境下,易滋生隐裂、断栅等风险,成为制约组件效率与寿命的“隐形杀手”。

4e267227287008cd65016c04d15466ce.png

今天,通威用一滴“胶水”实现了重要突破。TNC 2.0组件的908技术,以有机硅胶点取代了绝大部分传统银焊点,实现更多采光,发电效率跃升新台阶。908技术创新性地使用了“柔性连接”。通常情况下,电池在焊接过后,焊接区域始终存在残余应力,焊点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释放焊接应力,实现更好的电气连接。

0c4260fa52898cb57aa0a3ced7598a6b.png

通威采用的柔性胶点连接可更进一步释放应力,提升电气连接的可靠性。有机硅胶点在高温下不易断裂,热分解温度可达300℃以上,而在低温状态下,其分子链段处于高弹态,材料表现出类似橡胶的弹性行为。通常来讲,即使在沙漠等极端高温环境中,组件表面温度可逼近90℃,此时有机硅胶点仍能保持稳定,不会发生软化或断裂现象。凭借更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极低温场景下也能维持高弹态,避免材质变脆变硬。

4a4dedff8b1c126a4db4358cfc983222.png

采用有机硅胶点连接的TNC 2.0组件在高低温环境下的复合耐性更优、抗冲击性也更强。目前,通威已经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推动行业向高可靠、高效能的方向升级。

a66cc50747812d5d9babc66b4178e443.jpg

立足长效发电能力

通威TNC 2.0

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双引擎”

加速效能进化

单瓦发电能力显著提升

让每一缕阳光都兑现更高收益

向“阳”要动能 以“绿”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