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他们深爱着这个企业,爱得铭心刻骨,爱得泪流满面。他们是永祥人更是通威人,他们是通威速度、中国速度的推动力量,更是精品工程建设标准的缔造者——
从一条溪流淙淙的流淌声里出发
从一枚沙砾的晶亮中启程
秉持“为了生活更美好”的初心
带着对太阳的尊崇和敬仰
怀揣“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白云蓝天“的梦想
一群早起的拓荒者,意气风发
风雨兼程地赶赴,只为抵达万家明亮的灯火
他们扛着钢管、焊枪和铁器
打开千壑万谷、纵深辽阔的岁月辞典
让荒原这个名词动化,迅速提升了上万个热度
一锄一锄,一铲一铲,一车一车
挖掘、装填、搬运
把阳光的种子植入泥土深处
将天空的拓片,镶嵌在一座座坚硬的岩石上
在山地间、云之端、阴山下竖起一座新时代的工业丰碑
脚手架、塔吊、龙门吊
把时空分割成了无数个美丽的几何图案
卷扬机、起重机机、砸夯机、挖掘机
用强健臂膀和力量
彰显着大地的厚重、高度与挺拔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
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成功只能靠我们自己
唯有紧密团结,分秒必争
唯有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
为稳安全,干部员工齐上阵
凡事有标准,人人有清单,无条件照单执行
控风险、除隐患、遏事故
理顺千丝万缕纵横交互的作业点关系
为赶工期立下军令状,跑得慢就是落后
他们把铮铮誓言钉在铁板上
为保质量,“永祥法”每个子项都是匠心独运
衡量每一块砖石的强度
查验每一根筋骨的韧度
检测每一条焊缝的探伤
他们真的是一群铁打的男人,钢铸的女汉子么
怎么可能
他们也有半年没有与家人一起共餐的歉疚
嗓子也会喊得嘶哑
双眼也会熬得通红
皱纹也会一道一道地加深
头发也会一根一根地变白,就像从黑夜走到白天
至于过程中的艰辛,他们都没有细说
因为回忆的调味剂实在太多了
特别是大雨连续数十天不停歇
那时候,每一滴雨,都像一颗石头砸在人的心尖
特别是挑战刺骨寒风
所有事物都把冰的冷和血的热表达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顶着炎炎酷暑
人的皮肤就像被大火烤过,焦黑
阳光在每个人的脸上和胸口烙下了深深印记
而慰藉所有的疲累与辛酸
莫过于看到汗水在风中慢慢结晶的美好过程
管线长廊横平竖直
装置设备秩序井然
项目建设的每一个成长节点
都是一段铭心刻骨、荡气回肠的诗篇:
“这些花园式、园林般的厂房
寄寓着事事追求一流的精益理念
鳞次栉比的厂房,汇聚着他们激越的心跳……“
“排布整齐的团队
从一座座银色的熔炼炉
小小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那些燃烧的信念和理想
形成声势浩大的正能量……”
“一座座晶硅还原炉
就是一个一个倒扣的小宇宙,酝酿着万物生机……“
“一支支精馏塔
像一支支矗立向上的大手笔
有力度也有性格
仿佛随时可以饱蘸白云和风雨
抒写一曲大地之歌……”
从曾经的1000吨产能,到2万吨,5万吨,12万吨
将来,一条高纯晶硅产线起码18万吨、20万吨以上吧
都在365天内建成投产
从设计、土建、安装,到调试、量产、达质全过程
从打桩到竣工,从装置开车到产品一次性出炉
打破了行业3到6个月质量爬坡期的魔咒
刷新了万众瞩目的天花板
很难想象,一种非金属11个9的纯度是怎样的纯度
这就是通威智造
这就是永祥的实证定律
是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是一代又一代的工匠的付出和坚守,勤奋与智慧
他们太平凡,平凡得在大自然中无以辨识
每一个人就像一小片水,一小块蓝色的天空
如一阵春风吹过一片热土
像一派清流淌过大地
惟有草木山水,惟有蓝天白云,一笔一笔的铭记
他们英雄无惧,执着向上,奋力攀援
成功登顶行业的制高点
谱写出了晶硅光伏的鸿篇巨制
缔造出了精品工程建设的标准内涵——
精品工程——
就是“安全高效、工艺先进、装备精良”
就是“造价合理、工匠施工、团队匹配“
就是从四川到云南到内蒙,到全国,到大洋彼岸
经营管理模式的复制与粘贴
就是对一种思想认知的正确理解与执行到位
就是通威文化的永祥实践
就是筑牢通威航母的每一颗螺钉和每一个零部件
就是蕴含于每一个琐碎、每一个细节中的
深爱之心和磅礴动力
于通威而言,我是四万分之一。于淄博通威而言,我是八十分之一。于标准化而言,我是出力的一双手。于我而言,这是从尘土向焕新的转变。
“通威”二字诞生已有四十载,“淄博通威”业已走过28年的漫长岁月,一砖一瓦都需要有新的变化。恰逢股份打造标准化,推进车间改造,我们的老厂房迎来了旧貌换新颜的机会。
如果你2021年来到淄博通威,或许不会信任我们的产品,会怀疑我们的质量。去年的通威料,是在油渍、灰尘中生产出来的。请客户理解,我们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但保证不了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如果你2022年来到淄博通威,你会打消对通威产品的一切疑虑,这样的车间做出来的饲料,能有差的吗?
就像站在厂房边的那棵大柳树一样,我们的厂房在颇为长远的四十年时间里积累了灰尘、泥土,充斥着斑驳、老旧。两个月时间在这些尘封堆积已久的物件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但是我们做到了,这里面付出了太多,牺牲了太多。
我刚到公司的时候体验了生产劳动,看不清标志线、行走在扬尘里,工人们脸上身上是干净的,那就说明他没上班。进入市场一线后我就再没有进过车间,没有了解过公司的库房了。公司开始标准化工作后,我们市场团队先后四次参加标准化工作,我真切的感受了一次饲料生产环境。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从细节处最能看见真实。清洁二楼混合机的时候,最上面的管道空间狭窄,很难能够到。但是我却看到最里面也是刷了新漆的。很难想象在我们没有参与的那么多天里,后勤人员付出了多少努力。我想现在车间里崭新的面貌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吧。
站在这里,我有几个感受。一是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对公司标准化建设的支持,帮助我们完成了四十年老厂换新颜的巨大工程。二是感谢梁总、各位经理以及公司同仁的付出,条件的艰苦更彰显团队的重要性。作为市场部的一员,如何感谢各位的努力?增量是我们的目标,销量是我们最好的答案!
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我们将始终践行通威质量方针,做标准化的执行者!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给自己的警词,旨在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创新不已。相信成汤王在时刻提醒自己的同时,也是会言与群臣子民。可见,从古代开始,也是比较强调创新的,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的发展,不能因循守旧。农业文明鼎盛时期的北宋理学家程颐之语:“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道出了君子之学不可懈怠,君子之为,不可倒退。又比如刘主席所说:“每天进步1%,第365天是第一天的38倍,每天退步1%,第365天是第一天的0.025倍”。这些名言警句碰撞在一起,仿佛是穿越时空,看到三位智者在经历一段坎坷的旅程后,坐到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仿佛都是在说一个事情,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是平原跑马,易放难收,他们高瞻远瞩的思想警醒着我们,深邃的眼神给予我们深深期盼,危险就在身边,危机意识要时刻保持,要自我突破,挣脱枷锁,积极创新,迈上新征程,见识不一样的精彩。
如何让创新意识时刻保持,并让创新思维形成的成功制度化,标准化,让团队不断根据现有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流程来激发创新意识呢?那就需要用标准来引领,提升管理水平,这是通威的前辈从标准化管理中总结出的经验。身处瞬息万变的光伏行业之中,要领跑行业,不能因循守旧,创新才是核心。多年来,通威太阳能持续注重研发与产品创新,致力于不断创造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走在市场前沿的新产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世界级清洁能源企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肯定,这当然离不开每个通威人的奋发向上精神引导和对标准化的不断追求。
如何做到标准引领,管理提升?首先管理与标准之间的关系。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意义,在于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改善工作,更有效地满足客户需要,提高效果、效率、效益。管理是超级生产力,标准化管理是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创新突破的需要。
管理的执行标准化,第一点,行事前做好计划,各部门沟通互动,明确职责和考核。正如刘主席所说:必须是事前应有目标并且让每一个人都明确方向、知道考核的必要并清楚奖惩,大家才能去自动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出色完成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同时危机意识高度敏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提前预案。第二点,实行执行责任制度,没有责任力,什么力也无力。问题点负责到个人,反馈到团队,点子可以多,但执行必须到位,不打折扣。第三点,阶段小结,好的结果可以树立信心。互相激励;坏的结果,要及时总结,避免再犯,同时要培养团队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风气。
最后管理的汇报标准化,首先是异常汇报,出现异常及时解决,恢复产线,不断跟踪验证,找出真因;然后是项目汇报,推进度,找资源,结果输出;最重要的重点创新汇报,审核创新可行性,推动各种资源整合,捋顺创新节点与节点负责人对应关系,把创新落实在真正引领产线各项指标突破的命门上,高标准完成质量、效率的提升,产品的华丽转型,引领潮流。
企业运行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效益,效益的好坏直接来源于我们的管理,管理的标准化。正如刘主席所教导的那样,管理是一门艺术,没有谁敢说哪个方法一定对,哪个方法一定错,只是说,这个方法有三个利两个弊,综合起来就利大于弊,这个方法有三个弊两个利,综合起来就弊大于利,我们在管理中其实都是在这当中找平衡,找折中。世界在变化,形势也在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准则,只有更适合,更有利的管理方法。这一切来自于不断对标准管理的纠正和完善,不断突破创新,让我们一起见证通威的壮大,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让通威引领光伏,让光伏改变世界!
2022年,一个特殊的年份,通威40年为这一年增添了一份厚重的韵味,而永祥浸润在通威文化之中,也走过了20载的风雨兼程。经历过时光的沉淀与升华,通威人心中多了一份成熟笃定,行动间多了一份睿智从容。在今年,通威提出“标准引领,管理提升”的企业文化主题,与通威40年主旋律高度契合,而标准的践行,也凝练了永祥20年创新超越的精神内涵。
回顾永祥的20年,奋斗是不变的主旋律。2012年,美国挑起“双反”,欧洲加入贸易战阵营,加之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遭遇重挫,大批企业倒闭,永祥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2015年,永祥多晶硅通过四次技改,成功突破技术瓶颈,经营逐步向好,永祥发展由此驶入“快车道”。但没有相匹配的管理,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驾驭。2015年10月起,永祥股份开展为期3年管理提升,在刘主席的领导下,禚总裁亲自带领永祥干部员工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逐步摸索、形成了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永祥的长周期安全、稳定生产,推动永祥在转型升级中追求卓越。
时间进入2019年,新能源二期项目严格按照主席“风清气正,打造精品工程”的指示开工建设,而“标准化”,则是精品工程的“定盘星”。项目最初便是建制度、立标准、设流程,严格“按标准打样、按标准施工、按标准验收”,管控施工过程,多措并举,保障土建与安装施工质量,顺利完成精品工程建设。
多年的实践,标准化早已在永祥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名永祥干部员工。在永祥,每一名新入职的员工都要接受系统性的岗前培训,仅培训模块,就有大大小小几十项的工作标准。新员工80%以上毫无化工经验,如何让小白们快速上手,按规操作,是确保生产安全稳定的关键!永祥根据新员工学习的进度、内容、考核,形成六阶段培训,引导新员工快速融入永祥,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永祥人。
而在永祥,像新员工培训这样践行标准、执行标准的事例比比皆是,每一项作业都必须执行标准、使用清单,按照清单规定的步骤逐项操作,安全有序,有条不紊。在永祥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清单制管理已覆盖了所有的装置、工艺和操作,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了关键环节要求统一、行动统一。永祥人践行通威文化,在标准的引领下,逐步形成永祥特色的标准,在永祥乐山、保山、包头三大基地,九千余名员工之间逐步孕育出永祥特有的气质。
今天,走进永祥新能源厂区,处处铺陈着芳草茵茵,流淌着绿色环保的血液,积淀着根植于通威的厚重文化,滋养着永祥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放眼望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字映入眼帘,厂区内装置分区耸立、整齐划一,绿色植被环绕工厂,生机盎然,随时可以感受到花香鸟语。漫步其间,虽不见标准二字,确处处都能体会到标准的潜移默化。在厂区,头戴安全帽、身着蓝色工装、腰配应急包的员工两人成排、三人成列行走其间;偶尔可以看到几个巡检正拿着手机、对照清单进行设备检查;抬头看看,横平竖直的管廊上规规整整地挂着“诚信正一”“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前提”等标语彰显着通威文化在永祥的生根发芽。这些,都是标准在永祥的具象化呈现。
使命记于心,标准践于行。多年的标准化让永祥人的脚步更加坚定,完备的标准化体系让我们信心守住安全,有信心保住质量,有信心占住市场,有信心应对一切挑战!渔光同辉,未来已来!我们相信,基业长青的通威创变之路上,永远会有永祥人躬身笃行的身影!
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既管事又管人,企业无标准难以运营。标准是什么?在好主人公司,标准是丰富完善的各项制度,是5S管理定点摄影的现场照片,是生产线上各个工段严格执行的各项技术参数,是每个通威人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的行为准则。
在工厂,每天早上7点40分的早会是生产日的标配,早会结束后,大家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新的一天。生产线的工作或有些许乏味,车间里夹杂着机器的轰鸣声、谷物原料的香味和叉车滴滴滴的警示声,看似平凡的工作中,却处处有着标准化的痕迹。在车间各工段,需要按要求穿戴防护服和防护用品,巡查要填写记录表,过程检测不可缺,产品堆码有标准,出入库有要求……一袋产品从原料到出品,经历的各个环节均有过程控制指标,每一袋成品都是标准管理的结果。作为产销一体的公司,生产要保障产品的质量,销售仍然有标准。市场不能乱价,广告不能虚夸,客服接待有统一话术,物流发货有时效保障,消费者收货后反馈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每个环节都有标准流程,只有做到每个环节100%落地,才能达成高效经营目标,而我们的小目标,也仅仅只是集团公司经营的目标里的一部分,每个通威人,都在为了生活更美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准从来不是口号,也不是一个虚高的目标,树立标杆,寻找对标是为了发扬优势,缩短差距。有了标准就不找理由,坚决执行。达到标准也不能一劳永逸的躺平,思考提升空间。标准是只能提高不能降低的底线,高于行业标准,不断追求卓越,争做行业领头人。标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更高的价值,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进取,争取实现自我价值。标准是在权利和责任之间,首先选择责任,是通威人重责任、重效率、重协调、重效果的行为准则。标准更是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管理规范,是诚信经营、事事争创一流通威文化。
40年,通威从一条小河开始书写伟大的故事,坚持质量标准化,文化标准化,管理标准化,行为标准化,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成长为农业、光伏双龙头的集团化公司。40年,我们坚持标准引领,不断提升,做行业标杆,不断突破自我,荣列500强,市值取得新突破。40年,我们从未满足现状躺平摆烂,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心态,虚心学习,脚踏实地,拥抱时代变化,夯实每一个脚印。通威标准引领通威发展,通威发展保卫绿水青山,为了更美好的生活,通威一直在努力。
“工作标准体现动力,管理标准体现效力,技术标准体现实力”。但标准的建立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实施精准落地,并持续进化更为关键。在通威太阳能,标准引领,管理提升更是全员行动,其中行政体系通过全面启动标准化管理提升三部曲来确保行政各项标准、制度真正有效落地,并不断改善,持续更新,助力公司高效经营。
一部曲:建标立制,易推广。
2020年,通威太阳能各基地人事行政部以行政业务版块为支撑进行建标立制。各基地相继建立各业务版块标准化手册(制度)20个,确保各岗位业务流程有标准可依,有制度可查。2021年,为了让标准化手册与制度落地执行,我们启动了标准化手册(制度)向清单管理、目视化管理、防呆管理转型项目,推动行政保障标准化提升迈向“执行”二部曲。
二部曲:执行到位,零失误。
通过推行标准化手册(制度)转清单管理、目视化管理、防呆防错管理、应急反应机制与预案,让标准化手册与制度落地执行,确保文、言、行及结果的一致性,实现成果转化。
从建标立制转向清单管理,确保从知识到行为,行为到结果的有效落地。目前我们已完成超17个制度到清单的转化,包括会议室检查清单、宿舍检查清单、秩序检查清单、绿化检查清单、交通车日常检查清单、升旗仪式作业清单、食堂日常检查清单等各类清单,类型覆盖行政管理各个模块。
从建标立制转向目视化管理,将标准张贴公示于作业现场,做到“目之所及即标准”,便于标准统一执行。我们也已实现关键岗位目视管理100%覆盖。操作流程、标准上墙,避免因人员变动等情况埋下管理隐患,并持续重点开展清单执行检查,避免“形式化”,真正落实“清单管理”。
从建标立制转向防呆防错管理,利于线上防呆信息技术,线下防错机制,杜绝犯错。如推行酒水领用防呆管理前,每次申领人员和审核人员均需根据接待级别复核标准,核实是否领用正确。防呆防错优化后则由系统根据接待级别来自动筛选展示可用物资,杜绝人为犯错。再如,梳理接待警钟长鸣清单,通过复盘接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发生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输出标准、制度、流程,并持续更新,定期共享,杜绝同样错误再次发生。
建立应急反应机制与应急预案,思考在前,将应急预案标准化。如在成都9月静默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通威太阳能闭环管理应急预案》,我们通过提前设想各种闭环管理将面对的突发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使得在短短三小时内,紧急调度47辆大巴,安顿好2000余名外宿员工,解决全公司3800余名员工的用餐问题,将“防危重安”的预防作用真正落在标准化管理中,再一次保障闭环管理中“通威速度”的实现,确保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三部曲:高绩效,高满意度。
一、二部曲的推动落地,能保证我们工作顺利开展,不断优化。行政作为保障部门,更需要实现员工高绩效、高满意度。为此,我们采取的主要行动包括:
推进业务下沉机制,把服务与提升做到员工的“痛点”上。我们每月定期开展行政体系各板块交叉检查、走动式管理,持续收集并响应员工需求,想员工所想,应员工所需。比如,我们联合通威生活家推出缝补服务、干洗服务、特约保洁服务等等,送给员工家的温暖。再如,启动食堂定制服务,包括孕妈妈餐、养颜瘦身餐、御厨小炒等定制服务,竭力满足员工个性化餐饮需求。
围绕“标准化建设、防危重安、降本增效”为中心开展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推出了“金点子”项目,收集员工好的建议,保证行政服务、工作、管理不断提升。
建立各基地对标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打造内部学习平台。如超高车辆固定线路、纸巾管理规定对标;异常天气处理流程、接待警钟长鸣清单共享;制定培养机制,开展读书分享会、技能分享等等。
建立标准是为了达成统一共识,发挥引领作用。在通威太阳能行政体系,我们的标准化管理提升三部曲部部相扣,强化标准执行力,使标准精准落地,用简单的方式让执行者输出相同的结果,用切实的行动满足并超越员工的需求,用有温度、可落地的标准化助力行政保障工作管理提升,助力公司稳定有序运行!
也许是历史洪流中的不断成长,一个逐渐壮大的集体,日夜求索。
也许是无数尝试后的坚定不移,一个饱经历练的企业,奋勇向前。
自人类社会诞生之初,就在标准和管理上,有着不断的探索和追求。
从数百万年前,人们用原始的工具和语言,在与自然的搏斗中,不断寻求生存的法则。到农业发展之初,等价交换、以物易物、度量衡的统一。再到科学技术适应了工业的发展,用标准的智慧替代了经验的依赖。如今高度现代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标准管理,已经深入社会、企业深处。
如果说我们看得远,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标准化是历史流淌的缩影,而所有的经典,都是由时代孕育,永垂不朽的,通威也不例外。在不断地前进过程中,通威选择了标准。
总听人说:“你是通威40年后的第一个新员工。”2022年9月21日,通威40年华诞后的第一天,我加入了这里。与之前的工作经验不同,这里的组织和纪律让我一时间无法适从。我所在的部门是传播策划部,代表公司对外界发声的喉舌,稿件、视频、设计、宣传……我曾想,这里真的需要标准吗?从事艺术相关的职业,真的需要每天西装革履吗?来到这里一个月,不能有沉浸数十年的感悟,然而却仍能让我有对标准和管理更深层次的认知。
入职的第一天,标准给我带来的第一个感受是整洁。一尘不染的办公桌,鼓舞人心的标语,晨会洪亮的嗓音,清新的空气,明亮的环境……干净的西装和锃亮的皮鞋,带来的竟没有一丝压抑感,相反,黑白的底色让每一抹别样的色彩更加突出。绿萝从办公隔间中探出头来,像一棵棵耸立岩头的青松,结合随处可见的制度标语,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一个月来,我一共去过两次工厂,一次是宣传片的拍摄准备,另一次,是跟随刘主席的视察之旅。两次的体验,让标准化三个字更加立体。从没有一家饲料厂,让人感受到如此安全可靠,干净的过道,整洁的环境,有条不紊的生产……我看见一个个年轻的面孔,向来者介绍着智能的系统,这里承载的,是饲料产业工业化的未来。奋斗在前线的工人,从各方面都得到了积极的保障。通威除了关注发展之外,更关心的,是这里的每一个人。而这些,都是标准化的成果。
便利的通讯,上传下达,高效合理,这是标准化给我带来的另一个感受。偌大的公司,被一封封邮件、一条条消息串联成一个整体,不断给你归属感、参与感、认同感、责任感。虽然只来了一个月,通威却以标准的方式,抓紧所有在此拼搏的灵魂。
这份标准,并没有限制和束缚任何人,反而用坚固的砖石,为每一个人垒起了华丽的舞台。
在我的眼中,究竟什么是标准化?
就像季风吹拂四季,明月引领潮汐。规律而又暗发生机。
我明白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培育出最娇艳的花。标准化带来的不是艺术和思想的死寂,相反,这是一种高级的浪漫,坚持自己想坚持的,创造自己能创造的,义无反顾立于潮头,引领一切能引领。
是一份不屈不挠,是一份争取,一份关怀,一份热爱,是一份分热火朝天的激情,是数十年如一日,却因不同角度的阳光,日日闪耀独特的光辉。
我看见标准幻化成一幅幅具象又日常的场景,仿佛深埋地底的基石,终于长出了参天大树。
看见阳光洒入百叶帘,在打印机上画出梦幻的画,就像美好的时光在大楼里写下的诗。
看见透明的墙壁倒映出清晰的影,仿佛看不见任何岁月的痕迹,却又照出明媚的过去和未来。
看见周一早上升旗时,无数黑白的点,凝聚成抗击一切的强大力量,破云冲日,光彩照人。
这一切日常,代表了通威的力量,清风拂山岗,明月照江河。标准化的来临,终究铸造了与未来双向奔赴的时代佳话。
一朝决策,得以让积蓄数年的底蕴迸发新辉煌,源远流长。
一代伟业,得以让群雄四起的世界瞩目新光辉,名垂千古。
四十年前,通威自水中萌芽而生,如今,我们在这里,如命运注定一般,化作江河奔涌至星辰大海。潮头浪涌,一往无前。
标准,是那四四方方田字格中,精准到位的一撇一捺;是机械运转过程中,不偏不差的一毫一厘;是斗转星移的变迁中,日月更迭的一朝一夕。
标准,不仅是规范,更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行事准则。小到行政接待中每本书、每瓶水的摆放位置和对应角度,大到光伏电站施工中每根桩、每块板的打孔深度及安装距离。当“千里之提,溃于蚁穴”,我们不得不重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严苛,不得不重提标准的力量。
去年,公司掀起了一阵“清单革命”的狂潮。从初步摸索,到形成共识,从逐步推广,再到定稿印刷成册,动员各个部门的多位人员,最终形成了《清单手册》。手册以管理清单化、清单流程化、流程标准化为指导思想,通过梳理项目踏勘、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行政接待等众多重点工作清单,将各岗位、多版块的工作细化分解,形成详细的标准操作步骤与流程手册,据此对照指引,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准确度和完整性,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为了让清单能更有效的落地,除发布《清单手册》外,公司还执行清单例行检查,从思想到行动做全方位的变革。运用团队的智慧将“风险灾难点”转化为“持续、正确、安全”的操作模式,为公司未来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动力。
记忆会出现偏差,每个人都会犯错,特别是在分工如此细密的今天,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完成一件系统化的工作。树立清单意识,以标准为引领,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用最规范、最标准的操作完成,如此,标准不仅存在于手册中,更是全员皆可为标准。正如通威企业文化里提到的,十个环节,即使每个环节都做到了90分,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到35分。为了获得满分答卷,都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道小问题和每一个小关卡,同样,经手这些小问题和小关卡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人,更是标准的践行者。
俗话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清单手册》,其实就是标准的范本,规范的代名词,它汇聚群体的智慧,囊括工作的方方面面,将标准的思路和理念运用到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管理流程中去,从细微处挖掘力量,在日常小事中提质增效,如星光般大小的改变最终汇聚成壮阔银河,指引公司走向更美好的未来。